开辟冠心病介入诊疗新途径
来源:贵州省人民医院 作者:柏晓玲 时间:2009-01-17 18:50:45
核心提示: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是目前诊断、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常规入路为股动脉途径,术后常常需要卧床24小时以上,穿刺处需砂袋压迫6h,还需忍受腰痛和排尿困难等不适,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身体
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是目前诊断、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常规入路为股动脉途径,术后常常需要卧床24小时以上,穿刺处需砂袋压迫6h,还需忍受腰痛和排尿困难等不适,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身体偏胖的人,由于股动脉解剖部位较深,术后穿刺口压迫止血有难度,容易出现局部出血、皮下血肿、瘀斑、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拔鞘压迫局部时还可发生严重的迷走神经反射,导致缓慢心律失常或低血压等并发症。而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TRI)则具有明显优势,它可避免上述缺陷和不足。
与股动脉不同,桡动脉周围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伴行,故止血方便、简单、快捷、可靠。经桡动脉手术后可立即拔出动脉鞘管,桡动脉压迫不超过10分钟,穿刺部位的并发症明显减少,且病人术后活动不受限制,也就不存在腰痛、排尿困难等不适,患者可随意下床走动,在国外应用较广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自1989年Campeau首次在临床开展桡动脉途径行CAG以来,目前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已逐渐被临床接受。我院心内科从2003年开始行经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诊疗术以来,至今已有300余例,且无一例发生局部出血、血肿及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技术也日趋成熟。
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可行经绕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它适用于穿刺部位无疤痕、皮肤病;桡动脉搏动好,Allen试验阳性的患者,即做Allen`s试验显示尺动脉和桡—尺动脉间侧支循环正常。其手术绝对适应症为严重髂动脉、腹主动脉病变,如极度扭曲、狭窄、闭塞或夹层分离等;相对适应症为股动脉路径增加出血危险,如病情需要不能中断抗凝或溶栓治疗,高度肥胖、止血困难者,以及不能长时间平卧,如严重心衰、严重腰腿痛等。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相比,除穿刺成功率略低外,在手术成功率、心脏并发症、器材消耗、费用等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别。但经桡动脉途径具有穿刺损伤小、血管并发症少、术后止血方便、有效减少出血、缩短患者卧床及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甚至可使冠心病诊断、治疗成为门诊一日手术,对于不便住院的病人,在门诊就可进行此项手术,从而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使其尽快返回工作岗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