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什么是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有什么优点? 介入治疗是指在某种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导管或其他不开刀方式来完成对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与传统的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相并列的三大现代医
什么是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有什么优点?
介入治疗是指在某种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导管或其他不开刀方式来完成对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与传统的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相并列的三大现代医学治疗手段之一。心脏和血管疾患是介入治疗应用最广泛的领域。
与传统的内科药物治疗相比,介入治疗达到了以往药物治疗所不能达到的临床效果,在某些情况具有取代外科手术的趋势。例如,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分支性室速;封堵器材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闲、Ⅱ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等完全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在许多大的国内外医疗中心,前述疾病已不再采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与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治疗所具有的突出优点为:
(1)创伤小、痛苦少。由于不开刀,手术仅通过2~3毫米粗细的导管完成,因此创伤很小。
(2)恢复快。正是由于创伤小,所以患者术后恢复很快,通常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日常生活完全能够自理。
(3)疗效好、安全。由于介入治疗不开刀,不用全身麻醉,没有伤口的愈合等过程,因此避免了外科手术中、手术后常遇到的许多并发症,安全性大大提高。
(4)符合现代人要求美观的愿望。由于手术不开刀,治疗后不遗留伤口瘢痕,因此在介入治疗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来。此点尤其适合儿童、女性及对外观、外貌要求较高的行业从业者。那么,介入治疗的缺点是什么呢?从目前来看,介入治疗最大的缺点是多数介入治疗的费用较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费高,其主要原因是介入治疗所需的器材目前基本需要进口。相信随着器材的国产化,介入治疗一定会造福更多的患者。此外,介入治疗有一定适应证,如房间隔缺损的类型、大小、位置决定封堵术的适合与否;当室上速、心房扑动患者在射频消融手术过程中发生房颤时,需要终止房颤以后才可行射频消融术等。
哪些心血管疾病适合介入治疗?
心血管疾病是介入治疗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许多心血管疾病都可以通过介入治疗的手段进行治疗。由于疾病本身的特点,某些心血管疾病可以达到根治即"除根"的效果,而有些则在现有医学水平下不能根治。
1、能够通过介入治疗根治的心脏病
(1)先天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通过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Ⅱ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通过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瘘——通过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通过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缩窄——通过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
(2)心律失常。房室结双径路所致的阵发性室上速——通过射频消融术治疗;房室旁道所致的阵发性室上速——通过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速所致的阵发性室速——通过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扑动——通过射频消融术治疗。
2、不能根治但具有明显治疗效果的心脏病
(1)冠心病——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
(2)心脏瓣膜病。主要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及主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
(3)某些心律失常。如心肌梗死后室速、某些房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心房颤动等——射频消融术、体内埋藏式自动起搏除颤器植入术。
(4)一些后天原因造成的血管狭窄。如肾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四肢动脉狭窄、下腔静脉狭窄和/或闭塞——球囊扩张术及支架植入术等。
(5)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经皮间隔心肌消蚀术。
(6)其他。主动脉夹层——带膜支架植入术;主动脉瘤——带膜支架植入术;肺动脉血栓栓塞——肺动脉血栓碎击术、血栓抽吸术及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房间隔造口术;心动过缓——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