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医疗信息 > 正文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 来源:天津市眼科医院 作者:唐汉中医药网 时间:2009-01-17 18:49:38
  • 核心提示: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视力和眼底,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控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合理有效的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视力。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是一种导致双眼失明的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视力和眼底,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控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合理有效的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视力。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是一种导致双眼失明的眼底病。患糖尿病后由于血糖高,血液成分不正常,同时造成血脂、血粘度等异常,损害眼底的视网膜血管,使视网膜血管壁受到破坏,血管内的液体或血球进入到视网膜,发生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等,临床称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如果发生视神经损害,出现视乳头水肿又称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如果病变发生在黄斑区称糖尿病性黄斑病变,任何部位的病变都导致视力下降或丧失。
        由于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时间与患糖尿病的时间有关,如果早期重视,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保护患者的视力。文献报道患糖尿病后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时间是:少于5年的患者有28.8%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到10年有68%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0年后几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与糖尿病诊断的时间、血糖控制状况、平时的饮食结构、体育锻炼情况、情绪,劳累及用药情况等有关。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要到出现视力下降或丧失,再来就诊,失去早期治疗时机。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续进展至晚期,发生玻璃体出血,机化膜形成,继发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使病情恶化,完全失明。
        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的根本治疗是治疗糖尿病。尽可能用饮食控制或联合降糖药物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长期稳定的控制高血糖,能防止或延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与此同时也要治疗合并存在的高血压、高血脂及肾病等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应在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根据不同时期进行药物、激光或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早期病变可选择的药物有怡开、递法明、利倍思、导升明、芦丁、维生素C等。部分患者可以控制视网膜病变的发展。眼底激光治疗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服用上述药物也可以辅助病情的控制,巩固治疗效果。
        眼底激光治疗:我院眼底病科自80年代起,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首先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定其分型,对有光凝适应症的患者,进行激光治疗。经过大量严格的临床对照研究,已证实激光光凝是当今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措施。术前空腹血糖要求控制在7.5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最好在8mmol/L左右,治疗效果最好。激光治疗后,一般复诊6个月至2年,在光凝治疗后的3-4个月可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发现有新生血管可重复补充激光,通过治疗可促使新生血管退缩,控制病情的进展。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和药物注射治疗:如果糖尿病性黄斑病变严重,黄斑水肿不能消退,可进行OCT检查,采用玻璃体腔或球旁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配合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药物治疗有利于黄斑脂类渗出的吸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出血、机化膜形成,继发视网膜脱离等可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