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医疗信息 > 正文
  • 中医药防治老年痴呆有优势

  • 来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作者:卞金玲 申鹏飞 时间:2009-01-17 18:48:31
  • 核心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中老年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判断能力等认知功能下降,或伴随出现脾气暴躁、精神抑郁、紧张感等行为异常,甚至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而需要他人照料。出现这些症状,我们称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中老年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判断能力等认知功能下降,或伴随出现脾气暴躁、精神抑郁、紧张感等行为异常,甚至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而需要他人照料。出现这些症状,我们称之为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一般分为三类:
      一是老年原发性退行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临床和病理为特征的进行性退行性神经病,现代医学认为:由1、14、21号染色体或其他可能因子的突变而致,所以其病因是多源性的,AD在病因学、临床和病理上有千差万别。
      二是脑血管性痴呆(Vasculatdementia,VD),过去多称为脑动脉硬化性痴呆。发病年龄为50~70岁,男略多于女。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常伴有高血压和其他部位的动脉硬化;②有反复发作的卒中或脑供血不足史;③情绪不稳和近期记忆障碍为起病症状;④人格和自知力较长期保持完好;⑤智能衰退出现较晚;⑥病程呈跳跃性加剧和不完全性缓解相交替的阶梯型进行性发展;⑦常有脑局灶性损害所致神经系阳性体征。
      三是混合性痴呆。总之,老年痴呆是指发生于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一种慢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性疾患已经成为一个明显影响人类健康的突出问题。据报道,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占老年人口的4.6%。其中半数为老年原发性退行性痴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老年原发性退行性痴呆的发病率达2.9%,已成为继心脏病、肿瘤、中风后的人类第四大杀手,由于其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同时也给家庭、国家带来很大负担,因此老年原发性退行性痴呆是应该重点防治的疾病。
      现代医学已经从神经病理学、生物化学、基因学、病毒学等方面对老年痴呆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老年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有:肯定的危险因素(如年龄、阿尔茨海默病家族史等),可能危险因素(如头部外伤史、既往甲状腺病史、糖尿病、精神抑郁、过量吸烟、过量饮酒、饮用水中铝含量过多等)。
      由于该病病因不完全清楚,因此治疗也不尽人意,目前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1)延缓或阻止痴呆程度的加重。(2)减轻痴呆症状和改善记忆功能。(3)抑制和逆转老年原发性退行性痴呆早期的关键性病理改变的发生。(4)提高痴呆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存质量。(5)减少并发症,延长存活期。现代医学对老年痴呆的治疗主要围绕胆碱酯酶抑制剂、其他神经递质替代治疗、抗氧化剂、非甾体抗炎药、雌激素、神经生长因子、抗β淀粉样蛋白产生物质、抑制NFT药物等进行,但是没有明确的治疗效果。
      老年痴呆症属于中医学的“呆病”、“健忘”、“虚劳”、“善忘”等范畴,且多以中医的“虚证”表现出来。中医学认为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气化不利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脑髓空虚,神机失用,气血不足、三焦枢机不利。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以心肝脾肾虚为本,痰瘀内生,气血逆乱为标。中医药治疗则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或从虚论治,或祛邪为主,或补泻兼施。无论或补或泻,均要以脑为治,以神为用,重在调神。从虚论治以补肾填精、培元固本为主,因肾藏精,生髓通脑,补肾已成为目前治疗虚证痴呆的重要一环。祛邪以活血化瘀,理气化痰,疏利三焦气化为主。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采用针灸、中药对老年痴呆进行治疗,在改善脑功能,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流变性,提高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大量的实践证明,中医药对防治本病的发生和预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