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辨证施妙法 治愈失语女生
来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作者:唐汉中医药网 时间:2009-01-17 18:48:30
核心提示: 日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中心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和心理治疗手段,治愈一名因恐惧导致失语的女学生,体现了中医药辨证施治在心理治疗中的优势。 患者张某,女性,今年20岁,为在本市就读大专的外地学生。该
日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中心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和心理治疗手段,治愈一名因恐惧导致失语的女学生,体现了中医药辨证施治在心理治疗中的优势。
患者张某,女性,今年20岁,为在本市就读大专的外地学生。该女生五天前因宿舍着火,突然受到惊吓,导致失语,伴失眠、噩梦、害怕、恐惧、不敢一人独处、纳呆、胸堵闷、时咳白痰,与别人交流时只能写纸条,由老师及同学陪同来我院就诊。心身科主任医师冯辉接诊后对张某进行了仔细检查,经四诊检查,舌淡红,苔白腻,脉沉弦,无意识障碍,通过书写完全能与患者交流沟通,诊断为郁症,辨证为痰迷心窍,西医诊为痰症性失语。给予中药内服并配合心理治疗,三天后张某复诊,精神情绪明显好转,睡眠改善,但仍失语,继续中药配合心理治疗,第二次复诊来时仍不讲话,经过再次心理治疗,患者当时能说出简单词句,第三次复诊,语言完全恢复,精神情绪稳定,已经能够正常上课学习。经了解,患者张某在家排行第三,其性格内向、胆小,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依赖性强,而且在七年前曾因一次考试失败出现过失语,经调整一周后恢复,此次再遇到突发事件时引起恐惧,出现心理疾患并导致躯体语言障碍,其发病明显与心理特征、性格类型有关。
冯辉主任医师介绍说,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往往是见到身体的某种症状与某种心理作用有关的事实,对心理障碍患者要探讨辨病辨证与心理之间的对应关系,包括有心理特征、性格类型、心理冲突、情绪等因素,因此通过中医辨证用药,配合心理治疗,加强了患者自我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患者心理素质及适应能力,采取中医辨证施治,配合心理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