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尚未明确。有感染(真菌、细菌、病毒)、变态反应等多种假说。根据本病多见于春秋季,皮疹泛发全身,愈后极少复发等特点,许多学者提出本病很可能系病毒感染所致,但尚无确切证据。
[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首先在躯干部出现一个直径为2~3cm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淡红或黄红色鳞屑斑,逐渐增大,直径可达数厘米,称为母斑或先驱斑(herald patch)。约经1~2周后,渐在躯干及四肢近端屈侧出现多数斑疹,称为子斑或继发斑,为玫瑰红或黄红色,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少量细碎糠状鳞屑。在皮疹边缘。鳞屑固着,内缘游离,呈灿口状。皮疹境界清楚,散在或密集,但不彼此融合。皮疹的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是其特点。自觉症状轻微,可有不同程度瘙痒。皮疹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少数亦见于颈部,但颜面及小腿一般不发生。
本病多见于青中年。春秋季节多见。皮疹有自限性,可自然消退,整个病程约4—6周。愈后一般不复发。
玫瑰糠疹有一些特殊的类型:对仅出现母斑,之后无子斑的称为顿挫型;有些患者皮疹有渗出倾向称为惨出型,这型皮疹常伴较为明显的瘙痒;偶见皮疹以四肢远端为主;个别患者皮疹可持续数月。如掌跖受累,可出现脱皮。
[组织病理]
为非特异性炎症性改变,表现为局灶性角化不全,轻度棘层肥厚及局灶性海绵水肿。真皮乳头水肿、血管扩张充血,有红细胞外渗,血管周围有少许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椭圆形与皮纹走向一致的黄红色鳞屑斑,鳞屑外缘固着,内缘游离,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不见于颜面,无明显自觉症状等特点,不难诊断。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体癣
发生在躯干部单发的体癣可与玫瑰糠疹的母斑相混淆,多发的体癣则可与子斑相混淆。鉴别的要点是体癣的炎症更为著明,皮疹呈圆形,边缘有丘疹、水疱,鳞屑中可查见真菌的菌丝及孢子。
2.药疹
有的可呈玫瑰糠疹样,但患者起疹前有服药史,不出现母斑,皮疹色鲜红,自觉瘙痒,停药后经适当处理易于消退。
3.二期梅毒疹
皮疹与玫瑰糠疹相似,易于混淆。对全身泛发玫瑰糠疹样皮疹者应注意鉴别。鉴别要点是二期梅毒的皮疹呈铜红或暗红色,皮疹全身分布,特别是患者的手掌及足跖有铜红色的圆形脱屑性斑疹。仔细询问患者起疹前有性乱史、阴部硬下疳史,取血查梅毒血清抗体则可确定诊断。
4、银屑病:皮疹多分布四肢伸侧,鳞屑银白色,刮除后点状出血。
5、花斑疣:皮疹形态与部位有时相似,但真菌镜检阳性。
[治疗]
本病有自限性,一般对症治疗即可。
1.炎症及瘙痒明显时,可酌给抗组胺剂,静脉注射10%硫代硫酸钠。外用安抚性霜膏,如氢化考的松软膏等。
2.物理治疗 中波紫外线照射,适用于皮疹泛发者,从亚红斑量开始,渐次递增,可缩短病程。
联系电话:0531-7298821 7298835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