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内服与离子导入:中药内服与离子导入主要通过胃肠道吸收, 《素问》认为:“小肠为受盛之官,大肠为传导之官”。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就记载有“蜜煎导法”、“猪胆汁导法”等,开创中医离子导入疗法之先河。我们对大、小肠组织结构与生理学的研究认为:大、小肠有特殊的肠粘膜表层有许多环状皱襞和绒毛,肠粘膜下层由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十分有利于药物和营养物质的快速吸收,同时,在体外病变区域通过电磁场的作用,加速药物离子向癌细胞聚集、渗透,使病变部位有效药物浓度增高,从而达到彻底杀灭治癌细胞的目的,能够从根本上治疗肿瘤,体现了“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
2.敷脐、穴位贴敷:按照常规的治疗顺序,一般药物要经过肠道吸收、随血液循环到达病灶部位,但往往有效药物浓度低而达不到治疗的目的。我们如果让药物走人体的“第二条生命通道”——经络,那么就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络,作为中医气血运行的神秘通道,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敷脐与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肿瘤具有穴位刺激和药物渗透的双重功效。药物能快速渗透到病变部位持续性杀灭肿瘤细胞;能调节机体内环境和免疫功能,防止肿瘤细胞的扩散和转移。并且还有具有许多优点:避免了口服药物的肝肾和肠胃副作用;避免了有效药物成分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消化酶的破坏,保证了药力强劲、药效稳定;药物的有效作用时间长,减少了用药次数;患者可自主用药、方便且疗效好。
3.药浴与灌肠:药浴始源于《内经》,即药物煎汤,浸浴人体相应部位,使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温通经络、皮毛、腧穴,由表及里,循经络至脏腑,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我们认为,用药浴这种方法治疗肿瘤主要是通过用温热的药液较长时间浸浴皮肤,使皮肤毛孔张开,以增强皮肤粘膜的渗透、吸收能力,使周围毛细血管扩张、微循环改善,使药物有效离子成分在加热等物理效应的作用下,源源不断进入淋巴液、血液,最终聚集于病灶部位,使药物长时间作用于病变组织,并大大提高有效药物浓度,以迅速溶解、清除癌变的细胞,,使肿瘤患者得到康复。采用灌肠的方式治疗肿瘤,对于药液是以名贵中药经特殊配方和特种工艺精制而成。该药主要是通过直肠吸收后而发挥功效,可以直接杀灭癌细胞和防止复发或转移。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