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立明,1975年生,河北省内丘县中医院康复科主任、治未病中心主任,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97年7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获邢台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18年获得邢台市“最美医护”荣誉称号。
带领团队从“零”做起
“这个荣誉对我来说,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激励,将鞭策我在从医这条路上更加钻研,促使我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获奖后,范立明说:“我希望,今后能继续把中医技术和研究成果运用到病人身上,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病人减轻痛苦,给家庭带来康复的希望,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开心的事情。”
凭借着高超的医术,范立明成了内丘县康复医学的“金字招牌”,不少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患者慕名前来求医。但谁曾想到,2012年中医院成立了康复科时,只有包括范立明在内的2名医生、1间门诊,这便是范立明创建内丘县首个康复科时的全部“资本”。范立明深感责任重大,带领团队从零起步,不畏艰险,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前行。
2013年5月,新任院长徐光伟认为,中医康复科应该是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途的科室,徐光伟从极为紧张的用房中,给康复科几间病房,并配备了护士,让范立明有了施展才华更大的舞台。2016年,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县政府将与中医院一路之隔的农林大厦1到2层无偿提供康复科使用,康复科建筑面积达到了1000平方米,医务人员增加到6名。
面对院领导的信任,范立明决心干出样子。为提高康复中心的知名度,他与县书法协会、诗词学会联合举办首届康复杯书画诗文大赛,不仅使康复中心名声大振,而且浓厚了科室的中医药文化氛围,让患者在康复之余,还能欣赏书画诗文作品。
范立明积极谋划科室新项目,多次与县残联沟通联系争取项目资金,经过多次市场调查,决定侧重于中风偏瘫、小儿脑瘫以及颈肩腰腿痛的治疗康复。期间,范立明为10余名脑瘫儿童争取了免费治疗,为10余个家庭带来康复的希望。
为了让群众认可康复和治未病,范立明多次深入社区、基层开展义诊和健康教育讲座,让百姓加深对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了解,普及治未病知识。康复科还建立宣传栏,印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加强中医养生文化的宣传。从2018年7月开始,范立明在治未病中心设立“娃娃讲堂”,每周三上午9点举办健康讲座,普及糖尿病、高血压、脑中风等慢性病预防知识。
2017年中医院争取到太行山革命老区项目,完成治未病楼新建,建筑面积增加到3000平方米。治未病中心以中医药治疗为特色,开展中医体制辨识、刮痧、拔罐、艾灸等项目。2018年初,由县政府引进的胡广芹痧疗罐疗工作室,落户治未病中心。为推广这一技术。范立明和他的同事深入社区、乡镇,进行刮痧、拔罐及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传授。
在服务方面,范立明注重人文关怀,在腊八节为患者熬粥,春节为住院患者送水饺,营造家的感觉,拉近医患距离。在范立明的努力下,科室的两个效益“后来者居上”,范立明也多次受到市、县表彰,被授予邢台市五一劳动奖章、内丘县优秀政协委员。
众人眼里的范主任
患者韩先生如是说:“我术后来到治未病中心进行康复治疗,范主任为我提供了系统的康复训练,病情很快得到明显好转。他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孩子天性好动,尤其是四五岁的孩子,让他们躺在治疗床上,半个多钟头,没几个孩子能做到。有一次,一个4岁多的孩子治疗做到一半突然不干了,开始发脾气,治疗师和家长怎么哄都哄不好,拿出来糖果都没有用。范主任来了,看到哭闹的小朋友,直接坐到他床边,整整哄了半个小时,直到治疗结束,小朋友还亲热地叫他胖叔叔。”
科室护士如是说:“范主任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2018年年夏天的一个夜晚,他把一个重病号安置好后刚刚到家,由于另一个重病号的病情有点反复,我们不得已又给他打电话。他挂了电话,匆匆赶回医院,前后也就十几分钟。等处理完病人,已过午夜,范主任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办公室。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
科室医生如是说:“治未病中心的不断壮大,离不开科室的人才队伍培养。范主任坚持每周定期学习,聘请外来专家授课,形成了优良的传帮带习惯。遇有外出进修学习机会,主任总是想着我们这些年轻医生,说是让我们出去开开眼界,见见世面。他说,我们每人各有特长,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
谈起治未病中心的明天,范立明充满信心。“我们需要增强全民的健康意识,不是有病才去医院,在日常生活中,同样需要正确的养生方法。在治未病中心,我们会根据就诊者的情况,按二十四节气,在饮食给出专业建议,甚至会对起床就寝的时间进行严格规定,并运用中医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对就诊者进行身体调养。康复治疗不仅是为患者重塑人生,也是为他们背后的家庭减轻苦难、带来希望。”范立明说,“作为治未病中心的医生,面对一些疑难病例,有时需要一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只有永不言弃,才能创造奇迹。”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