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医界大家 > 正文
  • 聂惠民传承创新伤寒学五部曲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4-11 14:11:59
  • 核心提示:聂惠民,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首都国医名师,著名的《伤寒论》研究专家。五十五年来致力于《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与防治疑难杂病的研究。她对《伤寒论》的探索研究博广精深,对

    20170411141209.jpg

    聂惠民,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首都国医名师,著名的《伤寒论》研究专家。五十五年来致力于《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与防治疑难杂病的研究。她对《伤寒论》的探索研究博广精深,对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及理、法、方、药的运用规律具有独到的见解和诊疗技术。她治学严谨,笔耕不辍,撰写并出版《伤寒论》研究方面的学术著作十余部,发表《伤寒论》学术论文数篇。

    笔者通过访谈聂惠民教授,介绍了她学识伤寒、讲授伤寒、诊用伤寒、创研伤寒、论写伤寒的传承创新伤寒学五部曲。

    学识伤寒

    聂惠民是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首届毕业生。在校学习的六年中,她勤奋努力,认真研读中医四大经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伤寒论》尤为诸名家们所推崇,而且授课老师中陈慎吾、刘渡舟、胡希恕等皆为名家,聂惠民有幸得到诸位名家的亲传和指导,在临床见习阶段,目睹诸位名家运用经方解决了诸多疑难杂病,愈来愈感觉到了《伤寒论》的魅力。

    1961年,聂惠民得到焦树德带教,焦树德为她经方医案作业写了评语,她把这份作业一直珍藏至今。1999年焦树德为聂惠民的《经方方论荟要》一书作序时,看到这份已经暗黄色的病案纸,焦树德甚为激动。大学毕业后聂惠民到黑龙江中医学院(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任教时,也认真向前辈学习,虚心向华庭芳、邹德深等老教师请教。

    1978年,聂惠民作为教学骨干奉调回母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任教后,又得到了时任教研室主任刘渡舟的亲传与指导。聂惠民如饥似渴地向前辈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学术水平。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学术交流比较活跃,聂惠民虚心向全国的伤寒界名家们求教,如南京的陈亦人、湖北的李培生均对她有过精心指导。1987年陈亦人还将其新著作《伤寒论求是》赠送给她。

    聂惠民不仅注重请教名师,交流提高,自己更是勤奋努力,从古籍、文献中学习,汲取知识。学习《伤寒论》后世注家之著作,如王叔和的《脉经》,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尤在泾的《伤寒贯珠集》,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等,均孜孜不倦,认真研读。研读陈修园的《长沙方歌括》时,聂惠民将学习体会,结合古今临床应用汇集成册,出版了《长沙方歌括白话解》。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搜集宝贵的古籍资料,跑遍了北京的各大图书馆,遍寻《伤寒论》相关古籍。当时在戏楼胡同的柏林寺(北京图书馆),珍藏了许多孤本、善本等宝贵书籍,只可阅览,不外借。聂惠民回忆说,那时候,她和丈夫张吉带着午餐,在图书馆一待就是一天,在那里研读、摘抄宝贵的古典医籍,所有的假期和星期日几乎都是在图书馆度过。图书馆管理员们都被聂、张两位教授执着求知的精神所感动。那时候还没有复印、拍照等条件,更没有电脑检索,只能靠手写手抄,自己动手翻书检索,其辛苦和付出真的难以想象。聂惠民硬是凭借着这种勤奋执着、锲而不舍的精神,研究、整理出了大量的宝贵文献,为后来撰写《经方方论荟要》《伤寒论集解》等专著,奠定了基础。

    讲授伤寒

    聂惠民讲授伤寒历经五十余载,曾为本科生、研究生及各高校中医教师、临床医师等不同层次的学员授课。她主张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受众选择不同教学内容及方式。

    1979年,中医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聂惠民作为伤寒教研室的教学骨干,协助刘渡舟招收及培养研究生。当时缺少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和规范。因此,聂惠民从研究生的招生面试、制定培养计划、授课、带教等方面均全程参与,亲力亲为。她提出培养模式要突出“熟读经典,跟诊临床”,并前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部协商,安排研究生上临床,她亲自带教,不仅协助刘渡舟培养了多名硕博研究生,也为伤寒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树立了典范,奠定了基础。

    1987年以后,聂惠民开始独立招收研究生,对于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规范,她又有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主张。她强调培养模式应具备纵深、全面、横向、综合的特点,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紧扣《伤寒论》核心内涵,当精论伤寒。

    聂惠民经常受邀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为高层次人员,如高校中医教师及优秀中医临床工作者讲课。为首届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训,她讲了经方防治疑难病的经验;为全国中医院校伤寒教师培训,她进行了论《伤寒论》理论精髓的核心的主题论述;在第二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名医学术”论坛,她就《伤寒论》的学术成就做了大会发言,旨在弘扬仲景学术,促进学术创新。

    聂惠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担任伤寒教研室主任期间,十分注重教研室教师的课程审核、教师培训、合理分配师资、组建教学梯队等工作,并且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独具特色的《伤寒论》教学工作方法,大大提高了《伤寒论》的教学质量。她十分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亲自牵头主讲,创立了《伤寒论》品牌课程。她所带出的教学团队使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学成为该校的品牌课程,在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学中影响卓著。

    聂惠民担任伤寒教研室主任期间,主办过两期全国伤寒论师资进修班,为全国多所中医院校培养了高级师资人才。她曾多次赴国外讲学,传扬仲景学说,在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

    聂惠民于1997年被评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开始从事师带徒工作。她对徒弟严格要求,亲自检查他们的经典学习报告,认真批阅他们的医案,对理解有误的地方,马上讲解,其弟子们受益匪浅。她作为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培养了多批次学术继承人和传承博士后10余人,她自己培养的博硕研究生(含国际学生)、博士后共计20余人。她的学生、徒弟遍布国内外,均已成为业务骨干,其中有多位博士生导师,再传弟子已数百人。2016年她被南阳仲景书院聘为“仲景国医大师”,八十多岁高龄的她仍在为传承经典做贡献。

    诊用伤寒

    聂惠民诊用伤寒,可以说有以下几个阶段:

    学用经方,初得入门 聂惠民记得自己在大学读书时,老师上课时最常说一句话,只有学好《伤寒论》才能成为名医。仲景的《伤寒论》难道真的这么有用吗?1963年春天,她在出诊时,遇到这样一个病人,21岁的未婚女孩,主诉尿频,一个上午要小便数次,每次尿量都不多。女孩烦恼于其求医的过程,曾去过多家医院就诊,医生都说她没有病,但她就是尿频。聂惠民问她小便时疼不疼,患者说不疼,就是小便憋不住。后诊其脉,脉沉象,舌苔薄白,化验指标均正常。聂惠民想小便频,不顺利,不就是张仲景《伤寒论》第七十一条所说的小便不利吗?张仲景治疗这种小便不利用的是五苓散。于是就用了五苓散原方,先开了三剂,每天一剂。三天之后,患者复诊,面有喜色,说病情减轻,目前小便量多了一点,次数也少了,症状好转。于是续服六剂,后随访痊愈。这是聂惠民第一次运用经方治疗的病人,竟然收到如此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她深感张仲景的方简而效神。

    习用经方,爱不释手 自从尝到了经方的甜头,聂惠民便愈发热爱《伤寒论》,热爱经方。她善用经方,习用经方,已经到了爱不释手的程度。不论是常见病还是疑难病,她总是用看似平淡的经方,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一位低热八个月之久的高三中学生,历经各种西医检查未见异常,多方求医却始终无法退热。求治于聂惠民,她处方竹叶石膏汤加味,服用两周热退,体温正常。一位男童,患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西医治疗一月余,医疗费已花一万多,嗜酸性粒细胞仍达80%,居高不下,聂惠民以小柴胡汤加减治之,服药7剂后,嗜酸性粒细胞降至27%,治疗三周痊愈。一位女患者食不慎则吐,治疗不效后发展为几乎每顿饭必吐,聂惠民辨证为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服此汤7剂后,呕吐锐减,而后调养病愈。一位女孩,因减肥节食,患上神经性厌食而骨瘦如柴且闭经,聂惠民用大黄䗪虫丸加减化裁,经过近两年的治疗,月经来潮,恢复健康。

    痼疾难医,求助伤寒 聂惠民在临床上凡遇到难治疾病,总是求助于《伤寒论》,求助于经方。有一个病例,她永远都不能忘怀。这个患者本身是西医医师,因腹痛,腹泻,早晨一起床就要泻,一泻多次,肚子一疼就要腹泻,一点不能耽搁。长期腹泻使患者消瘦疲乏,手脚发凉,脉沉缓无力。西医的诊断为“节段性小肠炎”,服用多种西药消炎药均不显效,求治过中医亦不见效。故慕名来求治于聂惠民,在诊治时,给患者进行腹诊,她发现患者腹部皮肤上都是花纹,呈紫颜色,按其腹部是柔软的,也没触及有包块。聂惠民于是就问:“你腹部花纹是怎么回事?”患者答曰:“我肚子一疼就得用暖水带,越热我的肚子越好受。” 聂惠民再检视前医所开之药,针对炎症,全都是蒲公英、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之品,心里也就明白了不效的原因。从症来看,喜暖喜温,泻下已久,脉沉缓无力。于是以太阴腹泻辨证论治,取仲景之理中汤与四神丸合方化裁治之,三剂症减,守方调治月余而愈。

    又有一患者,70岁老妇人,被诊断为“舌癣”。家是东北辽阳的,曾经到沈阳治疗了一段时间,疗效不佳。以后转到天津、北京等地求治,仍不见效。其症为舌疼,什么都不能吃,只能喝一点稀的流食。舌头不敢动,不敢嚼,不吃饭的时候就用冰块含在嘴里,用冰镇着,疼就会缓解一些,舌面上半边是溃疡,已溃烂凹陷,舌色鲜红。西医院检查诊断不是舌癌,没什么好的办法治疗。病已两年,经中西药治疗未见收效。患者痛苦依旧,经人介绍前来求聂惠民诊治。聂惠民辨证论治,求助于《伤寒论》,取经方竹叶石膏汤化裁治之。七剂药吃下去以后,舌面疼痛居然减轻了,经治疗三个月以后,舌头溃烂凹下去的部位慢慢恢复正常色泽,舌肌生长平复,和正常人一样,病愈后十几年未见复发。

    在聂惠民从医临证这五十多年中,感受到经方的神奇、多验,真是不可胜数。

    创研伤寒

    聂惠民始终认为对于《伤寒论》,对于仲景学说,应当本着“要继承、要发扬、要创新、要提高”的四项基本原则来进行研究与创新。她创研伤寒,主要体现在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三方面。

    理论研究方面,聂惠民承担原卫生部古典医籍校勘课题,采取对校、本教等方法,逐字校勘,完成《伤寒补亡论校注》;运用文献理论研究方法,采用条文注疏、病证分类、论理发微、专题讨论等方式,进行文献研究,对《伤寒论》全面系统注释、解疑研究,并开展了《伤寒论》类证、类方、类脉的综合研究,如柴胡剂、苓桂剂类方系列。仲景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及病机、方药的探讨为重点,完成了如《伤寒论析义》《经方方论荟要》等有关《伤寒论》等系列医籍。

    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聂惠民主要对《伤寒论》理、法、方、药的系统研究,六经辨证论治规律及经方临床运用规律进行了研究,开展了经方治疗中医、西医各种病证的研究,因其擅用经方治疗内、妇、儿科疑难杂病,故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有一定规模的临床研究。承担主持多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课题,如“经方改善儿童体质的研究”以提高免疫能力,增强体质为研究核心;“经方防治萎缩性胃炎的研究”从经方论治展开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以及“桂枝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等,获科技进步奖一项。研制纯中药制剂“健脾金丹”等,取得满意的科研成果。

    论写伤寒

    聂惠民治学严谨,锲而不舍,中医功底雄厚,在《伤寒论》研究方面,造诣颇深。她擅于总结经验,笔耕不辍,她主编或独立撰写的《伤寒论》研究的系列著作有十余部。这些专著将她50余年研究《伤寒论》与经方应用的学术成就及宝贵经验传授世人,她的创新思维和独到见解,对于经典理论与经方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传承与发展《伤寒论》的宝贵财富。

    其中《聂氏伤寒学》《伤寒论与临证》《经方方论荟要》《名医经方验案》等著作,从多个角度、不同学术层面阐述《伤寒论》的丰富内涵,全方位地对《伤寒论》的理论体系、六经辨证体系、经方应用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创新提出“伤寒学”的新理念。

    她的代表作《聂氏伤寒学》93万字,是研究伤寒论的学术巨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实用性。本书2002年首次出版受到读者喜爱,其后三次重订,2010年修订为《三订聂氏伤寒学》,受到业界高度评价。著名伤寒学家刘渡舟阅后,题字“惠民教授,贵在创新”予以褒奖。

    聂惠民公开发表论文数十篇,分别从理论、临床、科研不同角度,探讨了《伤寒论》的理、法、方、药辨证论治运用规律的应用与研究,如小柴胡汤的系列研究、《伤寒论》的治则与治法、论《伤寒论》合方治则的优势、《伤寒论》治喘诸方的应用、论《伤寒杂病论》对中医临床医学的贡献等,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

    此外,她参编、合编著作二十余部,如《伤寒挈要》《伤寒论高校教学参考书》《中医脉诊学》等。

    五十五年来,聂惠民为弘扬仲景学术锲而不舍,她创立聂氏伤寒学,见解独到,学术价值高,促进了伤寒学科发展。虽已八十三岁高龄,仍严尊经旨,孜孜以求,追求学术,永无止境。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