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麻柔老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血液细胞实验室”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血液学科及“十五”重点
麻柔老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血液细胞实验室”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血液学科及“十五”重点专科血液学科学术带头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全国第四批、第五批名老中医师带徒教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麻老作为著名血液病专家,几十年来,都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工作在临床、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在临床工作中,他全心全意地为病人着想,以治好病人的疾病为首任;在教学中,他一丝不苟,言传身教,以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为学生树立榜样;在科研中,他既客观严谨,又勇于创新,是团队研究方向的核心人物和领导者。
麻老心怀病人疾苦,用一颗爱心去关怀理解病人。特别是对于纯真活泼的孩童和年事已高的老人,麻老总是怀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写到这里,想起在跟随麻老师门诊抄方的时候遇到的一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患者,病人已是82岁高龄,孩子却不在身边,每次看病总是由老伴陪同,看一次病很是不容易。老人每次一来门诊就会迫不及待地汇报自己的进步,“您看这个血小板又长上去了一点,我自己感觉也好很多”。神情宛如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在向老师展示自己的家庭作业。麻老每次也都会关心地与老人多聊几句,详细地询问老人的不适症状,最后总不忘笑着鼓励:“老人家,别着急,下次血小板就能稳定在5万以上了。”
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或许你会惊讶,对于像麻老这样的好大夫,这些事例是否太过于平淡,但我们都听过这样的一句话:“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麻老就是这样,用无数的平凡小事累积了不平凡的人生。在门诊遇到太多走投无路的患者,白血病、淋巴瘤,化疗后未达缓解,或化疗移植后复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没有真正有效的治疗药物;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依赖输血,或免疫治疗后迟迟不能恢复,等等。麻老都能从容面对,详细翻看病例资料,准确找出问题所在,有条不紊地用药,或延缓或改善病情或治愈病人,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这一个个病例就像是团千头万绪的麻,过了麻老的手一遍,这团麻就顺了,病人也就安心了。麻老提倡让病人调动自身正气,战胜疾病,当有病人询问如何更有利于病情恢复的时候,麻老总会郑重写下“生活规律,心情愉快”八个大字。但是,麻老却也总不无遗憾地感叹:“字虽简单,能够真正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麻老还很注重对病人的心理疏导,比如碰到慢性白血病的患者,麻老总会耐心嘱咐他们一句:“不要被‘白血病’这几个字给吓倒”,以此帮助病人释怀。他那瘦弱的身影给了病人最坚定的希望,他让病人的心找到了依靠。
麻老用博大的心胸去包容承载病人的疾苦,用无限的智慧去开启病人久违的笑容,用瘦弱的身躯去担起无数家庭殷切的希望。由此,他换来了病人真诚的感激和奠大的尊重,总会有患者动情地说:“麻老师,希望您能够健康长寿,您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福音啊。”
无论对于何病,麻老都能够准确判断病情,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或许你会很好奇,麻老是如何做到这一步的,但是如果你看到一个花甲老人依旧每天坚持查找并阅读文献,研习经典,仍在不断地学习与思考时,你或许就明白了。麻老热爱中医药事业,他潜心钻研、 兼取百家、博采众方,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临床疗效卓然,科研成果显著。
麻老用益气补肾法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取得很好疗效,多年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表明,此中药疗法可扶助机体正气,提高病人免疫力,预防或延缓白血病复发,延长临床完全缓解时间及生存期,并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相关研究获1998、2011年度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成果奖,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
麻老用青黄散治疗骨髓异常综合征(MDS),使众多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在全国范围享有盛誉,使中医药治疗MDS成为继再障贫血之后又一优势病种。麻柔团队采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了MDS患者应用青黄散治疗前后的全基因甲基化状况,发现患者DNA异常甲基化的程度非常高,影响了基因的表达。他们还发现,未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的MDS患者发生甲基化的基因数量最多,三体8异常核型次之,其他异常核型患者发生甲基化的基因数量最少。经含砷中药治疗后,MDS患者的甲基化显著减低。麻老介绍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治疗MDS的最新药物须服用几个疗程,每疗程花费6 000元~1万元。我国使用含砷中药治疗MDS甲基化的改善率达到80%,而国外治疗的改善率约为50%。同时,中药治疗MDS的主要成分是青黛和雄黄,再配以其他中药汤剂,每天成本仅一二十元,故以中药为主治疗MDS既有较高的有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医疗成本。推广中药治疗血液病对于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有积极的意义。麻老主持了2项国家自然斟学基金课题和1项中医科学院特色优势病种等有关青黄散治疗MDS研究项目,相关研究获得2009年度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2010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同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相关成果日常在线发表在美国《循证补充替代医学》杂志上。
cITP是常见血液病,西医疗法局限,远期疗效差。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麻老认为,cITP多以脾肾阳虚为主兼见肺脾气虚之象,故抓住脾肾阳虚、肺脾气虚之疾病根本,自拟益气温阳汤作为治疗cITP基本方,并临证加减运用。在减停激素、升高血小板、预防复发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
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治疗,国外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剂(工ST),雄激素仅作为“补救”治疗措施。国内主要应用免疫抑制剂(IsT)、雄激素和补肾中药。鉴于目前临床实践中存在的补肾中药与不同西药联合治疗再障的困惑,麻老带领的团队经过大量临床病例观察研究提出,再障在疾病过程中,可大致分为以异常免疫为主和以致病因素导致的骨髓衰竭为主这样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应以西药IST+中药活血解毒补肾为主治疗;后一阶段应以补肾中药+雄激素为主治疗。其研究成果“再障贫血中医证治规律及中西医结合优化方案研究”首次通过判别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以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现代指标和临床信息等多变量组成的预测系统,指导临床医师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获201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及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
麻老学贯中西,不仅对于所有血液病的发病机理、西医治疗了然于心,更是对从中医角度认识血液病的发病与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用药精到,且药物花费相对较少,一般患者都能够负担得起。
在繁忙的医疗、科研工作之余,麻老笔耕不辍,先后在《中医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编写学术专著4部;曾担任《中西医临床血液病学》《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策》主编,担任“WHO中医循证医学实践指南一再生障碍性贫血指南”编写组组长。
麻老治学严谨;先后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0余名,国家第四批师承教育继承人2名。目前正指导第五批师承教育继承人2名,传承博士后1名,博士生3名,硕士生1名。在教学工作中,麻老凡事以身作则,以无言的行动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麻老处事光明磊落,淡泊名利,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医学事业。他像蜡烛,默默地燃烧着自己,想要为更多的人送去光亮;他像灯塔,执着地站立着,任凭风吹雨打,却为无数的人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希望。他用行动阐释着医者的“大爱无限”。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