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医界大家 > 正文
  • 欧阳錡--全国名老中医

  •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13-01-25 15:07:00
  • 核心提示:【医家简介】欧阳錡伯父(1923-1997)对从学要求甚严,欧阳錡先生从小受其熏陶,养成严谨治学风尚。欧阳錡先生毕生从事中医内科、中医辨证理论方法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内科辨证学》《伤寒金匮浅释》《中医内科证治概要》《杂
    【医家简介】欧阳錡伯父(1923-1997)对从学要求甚严,欧阳錡先生从小受其熏陶,养成严谨治学风尚。欧阳錡先生毕生从事中医内科、中医辨证理论方法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内科辨证学》《伤寒金匮浅释》《中医内科证治概要》《杂病原旨》等。
        1992年,欧阳錡先生开始享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在他有生之年,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党员。1994年,为表彰他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秀业绩。湖南省政府授予他三等功,省人事局给他颁发了荣誉证书、奖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于1996年被授予湖南省首届“科技之星”荣誉称号,省科协为他颁发了证书、奖章,省电视台也作了专题报道。    
      少年颖悟奋发图强
      欧阳铸先生幼年早慧,才思敏捷,在家乡私塾读书,从师于当地声望很高的名儒连城公先生。发蒙后,他在外读中学,15岁时正值中日战争,他开始随伯父、湖南名医欧阳履钦学习中医。履钦先生藏书甚丰,勤于著述,对从学者要求甚严。欧阳镝先生学习十分刻苦,治学严谨务实,强调读经,遍览历代名家著述。他除精通中医理论外,在治经、训诂、考据及诗词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履钦先生外出任教,乡里患病者就医,经欧阳錡先生细心医治,多能获效,且不论贫富,不计远近,有求必应,求医者遂日渐增多。
        欧阳錡先生18岁甫学成,参加原考试院中医师考试合格,获得中医合格证书,即中医大学本科同等学历(1953年中央卫生部颁发中医师 证书)。嗣后,他在家乡开业行医。履钦先生常谓:“行医非学医之终止,乃学医之继续。”他从小受其熏陶,行医之后仍不忘读书。他在医疗实践中遇到疑难问题,当即查考方书或向伯父问难,一有所得,即收入札记,故学与术与日俱增,日积月累,掌握了一手精湛的医疗技术,如是医道大行。
      一日,欧阳镝先生出诊至砖瓦窑,见一窑工胃脘疼痛,恶心呕吐,面红唇焦。原来是窑工烧窑数日,火燎口渴,置桶窑侧,时而呷一口,一连三日如此。他问明情况后,因无纸笔处方,便在地上捡了一节火炭,在草纸上书写一方。窑工依方服药,二剂则愈,自此视为神方,珍藏起来,遇人患此病,照抄服用,次次灵验。从此,“火炭草纸神方”在群众中传为佳话,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就诊患者络绎不绝。他虽白天忙于出诊应诊,夜间读书写作,但看到自己学到的技术,能不断为病人解除痛苦,则感到无限安慰。
       20世纪70年代,欧阳錡先生在负责防治肿瘤研究的工作中,在临床上发现砷偏低与肿瘤发病有一定关系,发现恶性肿瘤患者舌苔变化与病情转变也有密切关系,主张解毒、养阴以防止舌苔花剥、光剥,减轻了部分晚期癌症病人的症状、延长了他们的生存期。他还提出白血病、鼻咽癌、肺癌、胃癌等以舌苔变化为主要指标的统一辨证用药方案,并制定中医中药防治肿瘤三期方案等。全国十多个省市肿瘤防治资料均已转载此方案,作为中医防治肿瘤的参考。
      他临床经验丰富,治病多用成法成方,适当加减化裁,组方很是严谨精当,处方用药强调以药简、价廉、效宏著称。他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在成方不能满足应用需要时,根据中医理论,秉着病证结合的用药原则,总结并自创治疗多种疾病、疗效可靠的经验方(特色药)100余个,并提出每个方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便于推广运用。如治疗慢性风湿病的搜风活络液、通络熄风汤,治疗骨质增生的补骨息痛丸,治疗高血压的平肝片,治疗神经官能症的桑葚养肝汤等等。
      辨证理论造诣精深
      欧阳镝先生毕生从事中医临床、中医病证规范化、中医辨证理论方法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探索和研究,造诣精深,建树颇多。他常谓:“中医学浩如烟海,研究这门学问,只能侧重一个方面,不能面面俱到,还必须选定目标,持之以恒,才能重点深入。”故他自少确定研究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方法为奋斗目标,并持之以恒。
        他22岁将读书临床心得加以整理,撰写了《内科辨证学》,初稿送原中央医馆审阅,焦易堂馆长为之题词称“临床必读”,该书1951年在上海《新中医药》杂志全文发表,得到中医界的赞许,自此,他坚定了以“辨证的理论方法”为其研究方向,长期潜于中医辨证理论方法的研究和探讨。
        欧阳錡先生常说:“立方选药要得心应手,关键在于辨证准确。”早在20世纪70年代,他在全面探讨、系统总结大量前人有关经验和辨证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创立了“三型二十一证及三纲鼎足、互为纲目的辨证新体系”,若网在纲、有条不紊,对中医临床甚有指导意义。经各地不少中医在医疗实践中运用,都反映该体系“真正掌握了辨证要诀,不但对辨析疑难杂症有帮助,并能有规可循、执简驭繁,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他还发现辨证论治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并指出只注意证候之异,忽视疾病之异,辨证方法也会停滞不前,因而精心设讨出“病证纵横结合的临床实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纵向结合,以病为主,以病统证,他指导内科研究生洪净、赵志付运用这一方法进行Ⅱ、Ⅲ期高血压和慢性乙肝的临床研究,初步总结出两病的辨证用药经验,分别获得94.47%、96.2%这一较为理想的近期疗效。横向结合,以证为主,以证统病,湖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运用这一方法,并按主症辨证及主症分级定量记分,研究制定出了中医肝病常见证候的统一辨证标准,并指出见于不同疾病中的相同证候是存在差异的。系统反映该体系的专著《证病结合用药式》出版后,很快受到国内外中医药界的重视。
        到了20世纪90年代,完善的“症证病三联诊疗体系”,构筑出中医诊断治疗的新框架,一套较为完备的新的辨证体系和方法,已经初具规模。欧阳镝先生说:“中医不但有完备的理论体系,并且在进行理论概括时,能把形式逻辑与辨证逻辑结合起来运用,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思维方法,在逻辑思维上是相当成功的。”由于他意识到研究理论思维的重要性,故长期潜心研究中医的思维方法,通过对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反复学习,他认为中医虽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必须以现代哲学思想为指导进行研究提高。他还说:“中医的思维方法,就是辩证法、逻辑思维与中医理论原则相结合的产物。”他撰写出版了《中医辨证思维》一书,对辨证理论方法的研究,也向前深入发展了一步。
        欧阳镝先生是全国和湖南省中医药学界中医辨证理论方法研究及现代统一中医病(证)名规范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他对中医该领域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辨证理论方法研究专家。
      学识渊博著作等身 
      欧阳镝先生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他的著述风行海内外,受读者交相称赞。在漫长的60年杏林生涯中,因医疗和教学之需要,他工作之余,勤于著述,以启迪后人。他先后在国内中医药期刊及日本、台湾等海内外医药杂志发表学术水平很高的论文200余篇。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他陆续撰写出版学术专著《伤寒金匮浅释》《中医内科证治概要》《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等共十余部,均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深得广大读者赞誉。其中《伤寒金匮浅释》在1980年由香港宏业书局再版,《证治概要》《证病结合用药指南》先后在台湾南天书局再版,《证治概要》由人民卫生出版社重印三次,《中医内科证治概要》由人民卫生出版社重印七次,此书1962年被译成日文,先后三次重印,并作为日本汉方医讲习所教材,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欧阳錡》整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