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医界大家 > 正文
  • 安老扶康 仁心仁术-记国医大师李辅仁教授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未知 时间:2012-02-14 09:57:00
  • 核心提示: 李辅仁教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中医治疗老年性顽症的辨证论治体系。
    老年生理与病理
    1.老年人生理特点
    老年人正气渐衰,五脏功能低下,生
      李辅仁教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中医治疗老年性顽症的辨证论治体系。
    老年生理与病理
      1.老年人生理特点
      老年人正气渐衰,五脏功能低下,生命状态处于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肾中精气日渐亏虚,老年人还会呈现出正气渐衰,五脏功能低下,机体平衡不稳定的生理特点。因此,李教授认为老年人生命状态处于较低水平的不稳定的平衡中,而肾虚则是导致五脏功能全面衰退,正气日益虚弱的根本原因。
      2.老年人病理特点
      老年病多虚实夹杂,寒热互见,病情错综缠绵。老年人下元亏虚,阴阳之根本发生了动摇,自我调节与自我恢复能力逐渐下降。当出现病理状态后,往往不是单纯的阴阳偏胜或偏衰,不是机体的纯寒、纯热、纯虚、纯实,也往往不只是涉及到一脏一腑,而是虚实夹杂、寒热互见,病情错综复杂,缠绵难愈。而且越是高龄,越是疾病后期,这个特点越突出,越不容易重新恢复新的平衡状态,这是由其生理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尽管病情复杂,肾虚仍然是导致各种不平衡的最初和最常见的内在原因。
    老年病防治原则
      1.注重调适情志。劳逸结合
      调身先调心,护形先守神。保持开朗平和的心理状态,排除私欲,宽容自信,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也是养生之道的核心内容。李教授临证时十分注重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常以年近九旬的丰富人生阅历及时给予疏导,劝导患者培养适合自己的生活爱好,学会在一些娱乐活动中转移情绪,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老年人精血不足,体力下降,无论从事体力活动还是脑力劳动,均不宜过劳。否则可导致抵抗力下降,易罹患各种疾病,尤其是重度的脑力活动会严重地损耗气血精津,造成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等。但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适当的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可以调畅气机,疏通血脉,还可以防止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从而保证灵活、协调的肢体功能。因此,李教授经常鼓励老年患者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不可久坐久卧。
      2.注重顾护正气
    。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李教授临证时非常注重顾护正气。第一,加用扶正之品,李教授常在一些攻邪方药中,加入枸杞、党参、黄芪等l味到2味扶正之品,用量一般为l0克,有时也加入玉屏风散、当归补血汤、六味地黄汤、二至丸等补益方剂的药物,以求祛邪不伤正或祛邪同时兼扶正,强身而抑病。第二,临证中特别注意固肾、和脾胃,他经常询问患者食欲如何,排便是否正常,体重有无变化,夜尿次数多少,有无水肿,有无腰腿酸痛,行动坐卧是否便捷等,以了解肾和脾胃的状况。治疗时常适当加入健脾和胃、补肾填精之品,如砂仁、蔻仁、木香、茯苓、白术、枸杞、菟丝子等。第三,慎用峻猛之品,李教授很少使用过于苦寒辛热或腥臭碍胃,损肝伤肾之品。即便使用也必是中病即止,或同时佐以和胃解毒药物,以防发生毒副反应。对于大苦大寒、大辛大热、峻猛攻伐及有毒之品则根本不用,恐老年人难以承受而发生各种严重的毒副反应。第四,病情危重时以扶正为主,留人治病,在抢救危重症时,李教授强调应着重扶助正气,固本培元,先留人而后治病。
      3.老年用药原则
      根据老年人的病理特点,李辅仁教授强调,用药应注意补勿过偏,攻勿过猛,杂而不乱。第一,补勿过偏。老年人阴阳失衡,气血虚弱,补益是常用之法。但是因其病情复杂,虚体中多夹有实邪,峻补之剂多性燥力猛,易壅塞气机,升阳助火,所以补益扶正当循序渐进以缓图之,不可峻补以求速效。第二,攻勿过猛。实邪盛者,非攻不除,因此攻法也是常用之法。但是由于其元气衰弱,脏腑功能低下,难禁虎狼之药,故而攻邪不可太猛,以防劫夺气血,败坏脾胃,损伤肝肾,更速其衰。第三,杂而不乱。老年人患病之后,往往虚实夹杂,寒热互见,病情错综缠绵,因此治疗用药时难免繁杂,极易造成方药杂乱无章,主次不明,从而影响了疗效。但是,纵然病情复杂,仍然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辨证为依据,分清主次,明确立法治则,遣方用药时须遵循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使每味药物既能各尽其能,又能相互协调,有机配合,使其繁而有序,杂而不乱。
    老年病思辨特点
      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总结,李教授针对各系统老年病的不同特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临证思辨方法与特点。
      1.呼吸系统疾患
      老年人正气虚衰,卫外不固,邪气极易侵犯肺卫,并易由表入里迅速传变,且病情缠绵复杂,长期不愈。李教授认为防治肺系疾患应从预防和治疗外感入手,平素注意生活起居,不给外邪可乘之机。
      若患外感则要及时治疗,勿使病邪由浅入深,引发气管炎、肺炎及由此而来的各种肺病。对于老年外感的治疗,应当注意不过发散,不早收敛,注重清里,及早宣肺,高龄者及体虚者可同时扶正固表。
        老年肺炎不同于一般肺炎,它多由外感而来,症状不典型,最易传变,可引发各种衰竭之证,是老年人的危重病症。李教授临证治疗时除注重宣肺润肺外,即使无突出热象也很注意清解肺热。他认为肺炎是邪热由表入里而致,无典型热象乃为正气亏乏,正邪交争不激烈所致,若加入一些清肺药物,疗效更理想。
      2.心血管系统疾患
      李教授认为,气虚血瘀、本虚标实是老年人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共同病理特征,治疗当补气活血、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心律失常,以心气不足,心神不宁为特点,若挟有瘀血、痰浊、湿热等实邪,也多是因虚致实,而成本虚标实之证。故治疗以补虚扶正,养心安神为常法,辅以活血祛瘀,宽胸豁痰,清热化湿等。慢性心功能不全,虚象更为突出,而且以心气虚、脾气虚为主,治疗重点当放在益心气上,兼以化瘀、理气、利水等。
      高血压病,肾虚肝旺是其基本病机。李教授认为老年高血压又有其特点,首先正气不足更为突出,不仅肾虚精少,还往往兼有气血亏虚,故而既有肝阳上亢,又有清阳不升,头目失养;其次气血运行无力,因虚致实,故多兼有血瘀脉阻。因此,李教授设立的基本治疗法则是滋补肝肾,平肝化瘀,升清降浊。常用方药为杞菊天麻汤,吸收了前人杞菊地黄汤、天麻钩藤饮的辨证方法与组方思想,并有所发展。
      3.肖化系统疾患
      老年人的消化系统疾患,以慢性胃炎、上消化道溃疡最为常见。由于老年人正气亏乏,五脏皆虚,故罹患此类疾患后,更多地表现为脾胃虚弱、运行无力。水谷精微不得生化,虚证更虚,进一步出现因虚致实,气机壅塞、食水不化等症。李教授临证时非常注重健脾养胃、行气助运,极少使用攻伐峻下之品,对于脾胃虚弱日久者,更是着力补益正气、健脾升清,以待脾胃功能逐渐恢复,阴阳气血得以生化。
        便秘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很高,且多为习惯性便秘。李教授认为,老年便秘纯属热结大肠,实邪阻滞者少,属阴虚津少,无水行舟,或脾虚气弱,无力推导者多。治疗总以生津润燥,健脾益气,理气助运为法,不宜猛攻峻下,否则容易矫枉过正,导致清气下陷,腹泻不止,耗气伤津,变生他证。
      4.泌尿系统疾患
      前列腺增生与慢性肾功能不全,为老年入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患。前列腺增生属中医癃闭范畴,乃因肾之气化、固摄功能失调,膀胱开阖失司所致。主要表现为夜尿频多,尿急,排尿不畅,有时可与尿失禁并见,这看似矛盾,实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李教授制定了固肾益气,培补下元的基本治则,同时,固肾缩尿与利尿通淋并举。
        老年人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多由高血压、糖尿病、肾动脉硬化所致,或因同时患有多种老年病,难以确定病因。李教授认为,肾功能减退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患病目久,正气虚衰,脏腑功能受到了严重损害,致使湿浊、瘀血、毒热等各种实邪停滞,属本虚标实之证。此时纵然邪毒滞留,也不可大力攻伐,恐邪未去而正已亡,同时亦不可过用滋腻或温燥之品,以防湿浊邪热更盛。因此平补阴阳、甘淡通利为其基本治则,尤其适用于疾病早期。
        5.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在肿瘤的治疗上,李教授认为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中药治疗肿瘤更擅长于扶助正气,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监视水平,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平衡与协调各脏腑、各组织间的功能,补充机体所需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而放疗、化疗及手术治疗对人体皆有很大创伤,使机体的抵抗力明显下降,极易导致邪去正衰,甚至大衰的局面,常难以达到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中医中药则可改善各种创伤性治疗后的症状,尽量减少创伤性治疗对机体的影响与破坏,提高机体的创伤耐受力,促进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的恢复。因此,肿瘤早期,患者能耐受创伤性治疗时,当中西医配合治疗,西医“祛邪”,中医“扶正”,以缩短疗程,巩固疗效。至肿瘤晚期,患者不能耐受创伤性治疗时,尤其是老年患者,全身状况很差,心、脑、肝、肾等各部分功能明显衰退,中医、西医治疗都应当以“扶正”为主。其中中医辨证论治具有独特优势,它可根据不同个体,不同时间季节以及不同地理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从而制定出不同的扶正方案,因此它较西医的免疫治疗更具有针对性,更为个性化,也更行之有效。
      6.神经精神疾患
      中风又称为脑血管意外,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证。李教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虽然可归纳为虚、火、风、痰、气、血之六端,但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本虚——肝肾不足,下元亏虚乃是发病的基础,标实——风、火、痰、瘀上扰清窍是中风急性期的基本病机,而经络不通,虚实互见则是后遗症期的基本表现。因此滋补肝肾、培补下元是预防中风发生的基本原则,可选用地黄汤类、左归饮、二至丸等加减化裁。中风急性期,应当息风降火,豁痰祛瘀,可选用羚羊钩藤汤、天麻钩藤饮、丹参饮、血府逐瘀汤等加减化裁。。中风后遗症期,通经活络,标本兼洽则是基本的治疗原则,常用方药为补阳还五汤、独活寄生汤、当归四逆汤等。
        老年痴呆是指发生于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一种慢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李教授认为老年人肝肾亏损,髓海不充,脑失濡养是发病的基础,而风、痰、火、瘀上扰,蒙蔽清窍,同时阻滞脑脉经络,气血精微不得上达,进一步使脑海空虚,是病情不断发展的因素。治疗当滋补肝肾,兼平肝清火,化痰醒神,祛瘀通络等。常用药物有生地、熟地、肉苁蓉、枸杞、制首乌、桑葚、当归、川芎、赤芍、天麻、白蒺藜、炒远志、菖蒲、珍珠母等,随症加减用之。
      7.骨关节疾患
      许多老年患者长期为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所困扰,其中大部分是因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疏松、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等所导致。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疏松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均与增龄退化、运动损伤、摩擦耗损及体内激素变化有关。李教授从中医角度分析认为年老体弱、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是发病的基础,而感受风寒、用力不当、长期劳损是发病的原因,故实证者少,虚证或虚实夹杂者多,以肾虚精亏为病之本,风寒湿阻滞、经络不通为病之标,补肾填精,通经活络,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则为其基本治疗法则。李教授在前人独活寄生汤的方义方药基础上,根据具体病情灵活加减。此外,李教授临证时经常提醒患者日常生活应该劳逸结合,体育运动当量力而行,不可为锻炼而锻炼,对颈、腰、膝关节磨损太大的运动当避免,要注意安全,防止跌倒摔伤,而且患病局部要保暖,保证良好的血液循环,以助于疼痛、麻木的缓解。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