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医界大家 > 正文
  • 吴棹仙与石

  • 来源:家庭中医药 作者: 时间:2010-05-10 08:40:00
  • 核心提示:  棹仙(1892~1976),我国著名中医,重庆巴县人。1918年与人合伙在重庆开设双桂堂药店,得针灸大师许直初秘传,使许多病人针到病除,享有“神针”之誉。1932年,与人共同创办巴县国学学舍(后改名重庆市国医传习所),从事
      棹仙(1892~1976),我国著名中医,重庆巴县人。1918年与人合伙在重庆开设双桂堂药店,得针灸大师许直初秘传,使许多病人针到病除,享有“神针”之誉。1932年,与人共同创办巴县国学学舍(后改名重庆市国医传习所),从事中医药学的教育工作。1935年重庆国医药馆成立,任馆长。1939年,创办重庆中医院和巴县国医学校.后还创办了苏生国医院、中华医药科学讲习所.任董事长兼所长。1954年后.先后任重庆中医进修学校教师,重庆市第一、第二中医院院长.成都中医学院医经教研室兼针灸教研室主任。1956年2月,以“特邀代表”身份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全会。将其珍藏多年的《子午流注环周图》献给毛泽东主席。1963年,作为特邀顾问.参加了全国中医教材审编会议。他曾当选为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委员,著有《灵枢经浅注》《子午流注说难》。
      吴棹仙除了是一位中医名家外,是一位收藏家。寻觅奇石镶凉椅诚信石头有生命说起来。吴棹仙之父吴俊生也业医且爱石。一次巡诊张某家,见一鹅卵巨石,讶而询之日:“虎溪小溪.何以有此巨卵石也?”张某以1890年初觅石之事告之日:此石系70华里外磁器口嘉陵江边觅得,以布囊包裹,携回家中,安置宅旁,历20余寒暑,长为巨大鹅卵石。石呈长方形,长约50厘米,两端略削,中段最大处,径约30厘米。其中一面,最早可供人纳凉坐卧。后某因烹狗肉,以该石一边为灶,火灼其石,从此不再生长,乃弃置墙角。吴俊生喜而索之,张某慨与。吴乃雇两位农夫力士抬归,聘巧匠设制一木椅凉架。镶鹅卵巨石于上,纳凉坐卧,洵可乐也。吴家获此奇石,欣喜雀跃,认为后代必将发祥。吴棹仙始萌养石之念,盖欲以证石之生长也。吴家对“自古英雄拜石头”之训,体会尤为深刻。
      《内经》论针刺之道,有采“泰山之石以为砭”,与人治病,疗效卓然。《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日:“东方生风,风生木,西方生燥,燥生金。”吴棹仙认为:“金石相同,沙中披金,天生万物,自无而有谓之生,生生化化,品物咸张。”他诚信书乃圣贤遗言,石头有生命,是可以生长的。
      遴选卵石代股东石凳石桌迎诗友1935年吴棹仙约集渝州医药界36人,集资创重庆国医药馆于桂花街。他提议股东们齐到南纪门外珊瑚坝中,各入遴选一块鹅卵石,代表自己,在4月28日药王菩萨生日(也是吴棹仙生目)时设酒宴于国医药馆。楼上,宴毕对每块鹅卵石称重量,依次排列,做上标记.记录于筘,郑重签册,以备忘。他还在三楼晒药坝处题3个大字“养石斋”,将鹅卵石妥善安置,提议来年药王菩萨生日,再称鹅卵石重量,并许以10年为期,总计生长总量,登报公布。孰知两年后抗战军兴,重庆遭日机轰炸,股东散伙,吴棹仙乃将36块鹅卵石运往山洞镇地区安置。其后吴棹仙多次迁居,仍养石赏石,教席西移成都仍称石设宴,文革事始方罢。但其养石,直至暮年仍无倦容。
      1945年,抗战胜利后,吴棹仙在归元寺山巅,嘉庐侧旁。购置小平房独院居住,取名“仙居”。在其院中一株大梧桐树下,安置石桌一张,石凳数个。夏秋之际,诊余归来,邀二三诗友,品茗纳凉,饮酒赋诗,其乐融融,尽兴乃散。或授徒而论道,解惑以释疑,或教子侄辈忠孝传家,待人以礼义之故事。偶也醉卧于石桌旁,微风徐来,暑气渐消,酒醒之时,已是更深月斜,心旷神怡,感而赋诗:“……慵卧空阶谁侍我,梧桐石凳月西斜。”养石水中调墨研石斋医案启后学吴棹仙临池墨砚旁,备有一个平坦圆口上釉精缶。盛清洁之水于缶中,放置数粒精致小石。在阳光掩映下,晶莹夺目。逗人喜爱。以小勺盛水研墨,挥毫处方.辨证施治,挽救了许多垂危病员。诊余闲暇,也写出了不少诗词名篇,传诵至今不衰。
      吴棹仙医疗临床60余年,经验尤为丰富,治疾每起沉疴,有“药王菩萨”之美誉。为启迪后学,总结经验.集医案“伏梁”、“肝著”等100例,名为《养石斋医案》,并向新中国成立十年大庆献礼。
      吴棹仙通音韵、精词章,诊余闲暇,写了不少诗词。晚年他精选了部分诗词作品,如《卖母校》《中医院奠基》《献图碰杯礼》《言志》《振兴中华医药》等,在文化商店精选了装璜精美的折叠裱册,蘸墨挥毫,写成仿颜寸楷.笔力道劲。书名《养石斋诗稿》,为裔孙吴传之收藏。
      十年含冤养石斋墓石三围拱灵魂吴棹仙爱石、玩石、养石,陶冶情操,与人无争,却突然祸从天降。1966年7月,在成都中医学院校园里,那铺天盖地的大字报贴满了专栏。恶毒的言辞,莫须有的罪名,无限上纲。令人胆战心惊。其中“养石斋”的“石”,竞被与蒋介石的“石”联系起来,
      说什么台湾人多地少,势必反攻大陆,吴棹仙养石.就是把蒋介石养殖成长壮大云云。接着又给他戴上“地主分子”的帽子,把他关进牛棚。令其日夜反省。交待“罪行”。吴棹仙的交待多是顺口溜。如“坦白交待,坦白交待,养石有斋,并非蒋介”,“坦白坦白。坦坦白白:四十年来,天天看脉:浪费有点,贪污莫得;三仙二仙,孤仙不黑;四弟共产,三弟民国;学术有点,权威莫得;吐故纳新,高望马列”。粉碎四人帮后,成都中医学院为其平反昭雪,先生亦可含笑九泉了。
      吴棹仙于1976年9月8日(中秋节中午)在女儿家中不幸谢世。火化后,灵骨藏于大理石盒中。经巴县人民政府批准,征择墓地于陈家桥接龙坎上.在一株黄桷树旁的大孤石上.启开一大孔穴,将灵盒安放其中,以水泥抹平,再砌以长条形峡石椭圆形墓基.立碑刻字为后代瞻仰。1991年4月下旬,四川省第五次医史学术会议在重庆巴县召开。《成都中医学院学报》出专辑“吴棹仙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表彰他的医德医风、学术思想及其成就.与会代表前往墓地悼念一代医宗,盛况空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