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针灸医疗模式限制了针灸的发展,随着医学发展,以针灸为代表的非药物疗法将成为未来医学的主流,针灸临床工作者要抓住机遇,不断探索可行的服务模式,提高临床疗效。”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日前在天津召开的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服务模式经验研讨暨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交流会上如是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在“针灸品牌的多学科引领作用”的报告中分享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学科在“醒脑开窍”针刺法基础上,突出专病专技特色,发挥品牌效应,带动儿科、推拿科、眼科等多个学科发展的经验。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针灸服务模式的创新能够扩大针灸适宜病症的临床应用,使门诊量逐渐增多,经济效益逐年增长。
会议由中国针灸学会主办,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天津市针灸学会共同承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蒋健、中国针灸学会秘书长杨金生、天津市科协副主席白景美等出席开幕式。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