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学术动态 > 正文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 来源:中华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11-07-22 09:45:00
  • 核心提示:  多发于学龄前儿童的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其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该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多发于学龄前儿童的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其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该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该病属自限性传染病,只要不进展为重症病例,大多数患者1周左右可自愈,且预后良好,因此治疗研究中常将患儿退热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作为疗效依据。

      痰热清注射液是由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等五味中药组成。该药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因而起效更快。经体外实验证明,该药对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可直接抑制病毒,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率和肺匀浆病毒血凝滴度;可提高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机体免疫功能,发挥间接抗病毒作用。2009年,痰热清注射液被列入《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的治疗药物。

      痰热清注射液与抗病毒药联合应用疗效观察

      2010年4~8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吕崇江医生和黄丽医生对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沙头分院确诊的手足口病普通型病例住院患儿给予静脉注射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

      选取2010年4月至2010年8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沙头分院确诊的符合标准的手足口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就诊时间、体温及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所有患儿均对痰热清注射液和所选用的抗病毒药无过敏史及过敏现象。

      对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补液、退热等治疗,对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对治疗组静脉给予痰热清注射液0.3ml/kg/d~0.5ml/kg/d,加入5%或10%葡萄糖液100~250ml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10ml,并给予某抗病毒药10~15ml/kg/d,加入5%或10%葡萄糖100~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2次,根据情况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连用5天。对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与治疗组相同的抗病毒药10~15 ml/kg/d,每日2次,连用5天。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拟定,用药后以体温下降及皮疹消退时间评估疗效。退热:1~3天为明显好转,4~5天为好转,5天以上为无效;退疹:1~3天为明显好转,4~5天为好转,5天以上为无效。显效:体温恢复正常,口腔溃疡及手足疱疹消退,一般状态正常,患儿无其他并发症;有效:体温基本正常,口腔溃疡及手足疱疹明显减少,但未完全消退,一般状态好转,无其他并发症;无效:治疗5天后仍发热,口腔溃疡及手足疱疹消退不明显,出现其他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是指治疗过程中出现肺炎、脑炎、心肌炎的症状及体征。

      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 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退热及皮疹消退方面,治疗组中的18例(60%)给药后72小时内退热、疹消,而对照组只有9例(30%)给药72小时内退热、疹消,两组具有显著差异。此外,两组均无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表明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病毒药治疗手足口病,既可减少抗病毒药的耐药性及副反应发生率,还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同时,无皮疹、寒战、发热、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

      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疗效观察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马宏君、孙磊、谈晓洁医生采用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90例,发现该方法治疗手足口病具有疗效快、用药量小和全身反应少等特点,还克服了小儿不易喂服药物等问题,而且简便易行。

      均为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患儿,符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6个月11例,6个月~1岁34例,1~3岁45例,发热69例。

      给予痰热清注射液10~20ml加温至37℃,保留灌肠30min,每天2次。5~10d为1个疗程,同时根据患儿不同症状予以退热、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按国家卫生部颁发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疗效。疗效判断:显效,治疗5~7d,退热,口腔溃疡及疱疹均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治疗7~10d,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口腔溃疡基本愈合;无效,治疗10d,以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变或加重。

      结果表明,显效8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8%。发热消失时间平均2.68±1.33d,疱疹消失时间平均4.42±2.31d,口腔溃疡消失时间平均3.18±1.65d,治愈时间平均4.21±2.37d。无不良反应发生。(王南)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