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学术动态 > 正文
  • 傅青主的医学学术思想探讨

  • 来源:中医药导报 作者:叶敦敏 时间:2009-08-29 15:18:00
  • 核心提示:  傅青主生于明末清初乱世,他在医学和文学艺术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傅氏上承《灵枢》、《素问》,旁涉诸家,尤受金元四家及景岳学术思想影响较深。他的理带、治崩、调经诸方均从临床出发,改变前人论述而独抒己见,所著《

      傅青主生于明末清初乱世,他在医学和文学艺术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傅氏上承《灵枢》、《素问》,旁涉诸家,尤受金元四家及景岳学术思想影响较深。他的理带、治崩、调经诸方均从临床出发,改变前人论述而独抒己见,所著《傅青主女科》共2卷,简要论述了妇女经、带、胎、产诸疾80症,列方83首,另附“产后篇”。医论独有见地,通俗易懂,立法严谨而灵活,制方精良且不矜奇立异,疗效卓著而备受医家尊崇,堪为妇科之经典,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1以五行理论指导临床

      傅青主学术思想源于《内经》的五行学说,并且不断予以开拓,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辨证经验。他认为五脏之间的功能协调与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息息相关,他对五行学说的应用和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作为辨证依据傅氏在《带下门·青带下篇》云:“妇人有带下而色青者,甚则绿如绿豆汁,稠黏不断,其气腥臭,所谓青带也。”他断之日:“明明是肝木之病矣”、“乃肝经之湿热”。他以色辨证,将青带归之于肝。紧接着他进一步以色辨病日:“其色青绿者,正以其乘肝木之气化也。逆轻者,热必轻而色青;逆重者,热必重而色绿。”依据颜色青绿之深浅来判断疾病之轻重。

      1.2作为病机原理他灵活运用五行学说,对疾病的发生或从母子相互累及,或从相乘相侮论及。在《调经门·年未老经水断篇》的病机分析,傅氏指出“使水位之下无土气以承之,则水泛灭火,肾气不能化;火位之下无水气以承之,则火炎烁金,肾气无所生;木位之下无金气以承之,则木妄破土,肾气无以成。”可见他对年未老经水已断的认识,摒众人血枯经闭之俗见,提出了心肝脾气机失调,复加肾气本虚,五行气化失制,肾精亏虚不能化为经水的观点。在《妊娠门·妊娠恶阻篇》解析恶阻缘由,认为肾水生胎,而肾之子为肝,无津液之养,造成肝气郁结,火动而逆,呕吐恶心之症生焉。在《产后篇》也有这方面的论述。

      1.3作为施治指南前人总结了许多五行学说在治疗疾病上的宝贵经验,傅青主在临床运用中,既铭记古训,又大胆创新。如对中风引起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口眼歪斜等疾,他提出了“偏枯不遂,治在心胃”(《傅青主男科》)的独特见解。指出“此症人多治木治金,而不知胃土之尤切”。他以黄芪、人参、白芍、防风、桂枝、钩藤、竹沥、干姜、生梨、乳汁等组方,取得良好的疗效。基于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傅氏认为对一脏有余或不足的治疗,可以通过调理与其相关的脏腑来实现,在《带下门·赤带下篇》谓:“用芍药以平肝,则肝气得舒,肝气舒自不克脾土,脾不受克,则脾土自旺,是平肝正所以扶脾耳”,这一观点是他将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理论在妇科方面的具体运用。

      2重视痰湿病机在临床上的运用

      痰饮学说是中医学独特的理论精华之一,《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均侧重于饮的论述。宋代杨仁斋《直指方》始将痰与饮明确区分,认为“痰之于饮,其由自别,其状亦殊,痰质稠黏,饮为清水”。金元王隐君创“顽痰怪症”说,史有“痰生百病”之论,明张景岳强调“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方是补天之手”。傅氏对痰湿证的论述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的见解。

      《傅青主女科》阐述了“带下俱是湿病”,他认为带病之因“非独跌闪挫气也,或行房而放纵,或饮酒而癫狂,……”还有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可见带与肝脾功能失调、外感湿邪有关。他由此创立了应用至今的名方完带汤、易黄汤。

      《傅青主男科》也对痰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如伤风咳嗽有痰,他认为“痰原在胃中而不在肺,“去其胃中之痰,而肺金自然清肃”;对已病之痰,则责之于脾,治法侧重健脾祛湿,其次根据痰色的白与黄而论治,黄痰为火已退,白痰属火正炽,火正炽者用寒凉之品,将退者用祛逐之味;久病之痰因于肾,“非肾水泛上为痰,即。肾火沸腾为痰”,治当“补肾以祛逐之”。可见他对痰证的辨证治疗超出了以往医家的认识。傅氏所列治痰方13首,共35味药。他对方药的配伍应用,既批评了世医照搬二陈汤“治痰之标,而不能治其本”的陋习,又能灵活化裁应用二陈汤。他以证候变化为根据,或以和胃为主、健脾为主、补气为先、温化为法,或兼养阴、疏达、消补兼施、燥湿相济,理论结合实践,将二陈汤的灵活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傅氏对痰湿的认识及灵活的辨证论治,对于充实和发展痰证学说,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3经水之论肾肝皆重

      肾为先天之本,气血之根,故傅氏在《调经篇》云“经水出诸肾,而其流五脏六腑之血皆归之”,这是对妇女月经调节机理的高度概括。同时傅氏又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疏泄、藏血,是冲脉之本,具有储藏血液,调节血流的作用,且女子一生以血为用,由于经、孕、产、乳,数伤于血,相对的血不足,气有余,而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因而妇科诸疾主要表现为肝的气血不平衡。

      傅青主治疗妇科疾病强调肝肾同治,从肝人手,着重补血养肝,他指出“夫经水出诸肾,而肝为肾之子,肝郁肾亦郁,殊不知子母关切,子病而母必有顾复之情,肝郁而肾不无缱绻之谊”。按常理多采用疏肝解郁之法,但傅氏认为治疗应“舒肝之郁,即开肾之郁,补肝、肾之精,则肝肾之气舒而精通,肝肾之精旺而水利”,可见其在妇科病论治上于肝肾的作用见解独特。

      4论治之妙运用自如

      傅氏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均着眼于补肾,根据精血同源之理,在用生熟地、山茱萸等滋补肾精的基础上,配以当归、白芍、阿胶等养血之品,如顺经汤治经行腹痛吐衄,“此方于补肾调经之中,而用引血归经之品,是和血之法”,即寓养血生精之意;又如安奠二天汤,双补脾肾,补气培元,使阴阳和调,气血相濡,保证胎元的发育,而无胎动不安、妊娠腹痛之虞。傅青主云“世人畏用参术,或少用以冀见功,见证不的,是以寡效,此方正妙在多用也”。傅氏善用温润填精之品,如巴戟天、菟丝子、肉苁蓉、枸杞、续断、杜仲等,取“少火生气”之意,而慎用性温刚燥、气味剽悍易于动津伤阴的附子、肉桂、干姜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壮火食气”,如温胞汤即用甘温补阳益肾法。傅氏善于从气中求阳,认为“人生于火亦养于火,非气不充,气旺则火旺,气衰则火衰”,如温肾止呕汤中特别重用参、芪、术等以气中求阳,温肾补阳。

      傅氏治肝的处方约20余首,大多尊肝体宜柔,酸甘化阴之意,重用归芍以养肝补血,酌配熟地、枸杞、山茱萸、阿胶等甘酸之品以濡养肝血,如清肝止淋汤治赤带病,“此方但主补肝之血,全不利脾之湿者,以赤带之为病,火重而湿轻也。夫火之所以旺者,由于血气衰,补血即足以制火,……治血则湿亦除”。如宣郁通经汤,即重用归芍,而疏肝之品剂量均较轻。治白带之完带汤,亦以健脾祛湿为主,酌配柴胡(仅六分)以舒肝,所谓“大补脾胃之气,稍佐舒肝之品,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自升腾于上,脾气健而湿气消,自无白带之患矣”。

      灵活运用肝肾同治法。如调肝汤以舒肝酌加补肾滋水:“妇人有少腹疼痛于行经之后者,人以为气血之虚,谁知是肝气之涸乎?……治之法,必须以舒肝为主,而益之以补肾之味,则。肾水足而肝气益安矣。”再如顺经两安汤补肝而能交通心肾:“肝乃肾之子而心之母也,补其肝则肝气往来于心肾之间……不啻如介绍之助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