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
暨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分会第二次学术大会在厦门举行
11月11-12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暨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分会第二次学术大会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李振吉,福建中医学院党委书记罗萤,世界中联骨伤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施杞,世中联骨伤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孙树椿,以及国内外有关专家等来自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200余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王和鸣主持了开幕式。开幕式上宣读了来自海内外的贺信。
孙树椿会长在开幕词中说,本次学术年会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个年会。这次年会共收到论文150余篇,我们将围绕中医骨伤科在世界各地的最新发展、中医骨伤科临床科研、教学等诸方面的回顾与进展、中医骨伤科标准化研究等三个主题进行研讨。中医的理论博大精深,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并取得了确切而独特的疗效。现在国家已经为中医立法,从骨伤科讲,我们必须制定一个能够体现中医特色的行业标准。只有这样,我们骨伤特色才能保存,我们的名院、名科、名医才能成立。同样,国外的中医同道也纷纷争取中医立法,争取中医的合法存在,并逐渐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认同。然而,就在中医药日益走向世界的大好形势下,却有一小撮人打着“科学”的旗号,继上个世纪初废止中医的失败尝试后,再次提出要废止中医。且不说这种意图与我国现行法律相抵牾,仅从他们一味诋毁中医药、无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行为,就可以看出其伪科学的本质,足以引起所有热爱中华文明、有志于中医药事业的人们的警惕。我们这一代人承担着中医药事业发展承前启后的重任,有挑战也有机遇。因此,我们要紧密团结起来,迎接挑战,一定要把中医骨伤科的行业标准做好,让中医骨伤事业一步步走向辉煌。
李振吉副主席在讲话中强调,为弘扬中医骨伤科学术,促进中医骨伤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培养一支高学历、高度专业化的队伍。自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成立以来,已经发展到会员国家50多个,会员人数达10多万人。我们已经召开了三次传统医药大会,现在已经开始筹建中医药国际网,以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让中医药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骨伤科是中医药学术体系中非常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为中医药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该在国际化合作和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由于中医骨伤的手法治疗属于非药物疗法,具有天然、有效、环保的鲜明特色,这就使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具有了很大的优势,可以认为,中医骨伤科专业是继针灸之后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第二梯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所以,我们的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目前的工作重心,首先是推动、参与建设中医药的业界标准,以提高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二是要加强学术交流,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中医药,发表我们的研究成果,让世界更广泛地了解中医骨伤科,增强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三是要大量培养骨伤科人才,以满足中医骨伤科发展的需求。四是做好中医骨伤科的科学研究工作,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经验,以保持我们的优势,更要有所创新,以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来推动中医骨伤科的学术及其事业的发展,这样才能使中医骨伤科保持蓬勃的生命力,使中医药的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随后,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大会名誉主席施杞,福建中医学院党委书记罗萤,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韩大为、厦门市卫生局和医学会的领导等分别发表了讲话。
在学术大会上,李振吉、郑诚功、贾连顺、施杞、朱立国、韩德韬、孙之镐等专家,分别就“以标准化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若干问题”、“人工关节生物力学与再置换取出物的分析”、“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气血理论在延缓椎间盘退变过程的运用与发展”、“旋提手法治疗根性颈椎病规范化研究”、“重度脊椎侧弯矫正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加快中国接骨学理论和技术的创新”等问题进行了专题报告,得到与会者的热烈反响。尤其是专家进行的手法示范,更博得了与会基层临床工作者的盛赞,纷纷表示不虚此行,不仅在理论上得以提高,并且学到了切实解决临床难题的技能。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的学术水平和学术气氛是前所未有的,必将对中医骨伤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