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院专访 > 正文
  •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脑病科)发展纪实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02-27 15:06:24
  • 核心提示:中医经典《针灸大成》的作者是明代杨继洲。近期,杨继洲故里浙江衢州政府有关部门派专人到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拜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张缙教授。张缙教

    中医经典《针灸大成》的作者是明代杨继洲。近期,杨继洲故里浙江衢州政府有关部门派专人到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拜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张缙教授。张缙教授是我国著名针灸学家,其编纂的《针灸大成(校释)》是针灸学科的著作。作为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脑病)科的奠基人之一,虽然张缙教授已过耄耋之年,但仍然活跃在科研学术一线。该院王顺院长谈到:“祖研针灸品牌与中医药科学院同行,在以张缙教授为首的几代针灸人的努力下,由小到大,从弱到强,每个发展阶段都极具时代气息,成为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的拳头科室与品牌名片。”如今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脑病科)设7个病区,床位350张,雄厚的医疗、科研、教学实力蜚声海内外。日前笔者近距离走进“祖研针灸”,感受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为针灸(脑病)科带来的生机、活力与发展新路径。

    薪火相传,学术研究攀新高

    从“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到“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从建所初期仅有5人的针灸科研小组到今天上百人的科研团队,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学术团队的拼搏与创新,取得了累累硕果。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张缙教授与高式国、裴廷辅等名老中医倾力开拓,其攻关成果蜚声海内外,成为针灸研究的一个高峰。循经感传的研究、《针灸大成》的整理研究、“针灸穴名解”等,引领了针灸学术发展,成为针灸走向规范化的奠基之作而载入史册。

    同时老一辈针灸学者,关注针灸事业的发展,悉心培养了一批骨干作为接班人,以全国著名中医王顺教授为首的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专家脱颖而出,将针灸学及针灸技法发扬光大,使“祖研针灸”始终保持在黑龙江省及全国针灸界的先进行列,将祖研针灸研究继续推向深层次,走上了又一个高点。近10年来针灸科(脑病科)承担各级科研课题5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7项,制定了3项针灸国家标准,先后研制出川菊止痛胶囊、面瘫胶囊等多种中药制剂,在应用中医药治疗脑出血、脑梗塞、失眠、焦虑症、疼痛性疾病等神经内科疑难病症方面确立了业界地位,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跨越发展,专科建设树口碑

    不断发展壮大的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脑病)科以张缙教授的学术思想为核心,对其流派渊源、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传统针刺手法、医德医术、中医文化以及流派传承等进行了系统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科室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风后焦虑状态”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的牵头单位。拥有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针灸研究所、2500平方米的现代化康复中心、治未病中心和一大批优秀的针灸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先后有来自俄罗斯、新加坡、加拿大、美国、日本、瑞士等国的专家学者前来观摩学习,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影响远及海外。

    同时现代化的康复中心和治未病中心在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艾灸、拨罐、刮痧、耳压、穴位贴敷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治疗与康复的基础上,推出多种健康体检套餐及专业的中医养生预防保健项目,打造了既能实现常规体检,又能提出个性化诊疗方案,并配合健身器械、康复器械和食疗药膳,环环相扣,特色明显,疗效显著,使人们摆脱亚健康状态,达到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目的,提高患者的幸福指数,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人群的健康需求,让百姓真正体会到了中医的神奇与魅力。

    加大投入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针灸科(脑病科)发生巨大变化,关键是坚持中医为主的发展道路,加大重点专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改善医疗科研环境,使专科的医疗综合服务功能得到完善,达到以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全院整体快速发展的目标。近些年来全院改扩建了5000平方米的科研实验室,新建了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的动物实验中心,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红外光谱仪、流式细胞仪、中试等大型科研设备投入达2100万元,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同时注重对于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继承,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和考核激励制度,制定下发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补充规定》《科技成果奖励规定》和《科研人员量化考核管理办法》,大力开展“名医工程”、“育人工程”、师承教育和“读经典,做临床”活动,聘请全国著名的中医药专家定期讲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强化业务培训和考核,营造了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这些鼓励政策,使全院人才层次不断提高,人才数量明显增加,仅针灸科(脑病科)三年来就培养硕士、博士达27名,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形成创新性科研成果

    针感控制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的针灸科专家率先观察了穴位的针感,对针感的性质分类进行了研究(以前的针感只提酸、麻、胀、痛)。在观察19544穴次的针感中,把针感分为14类,其中包括单型针感(酸、麻、胀、水波样针感)和混合型针感(胀、酸、热和痒、麻、凉、胀痛)等14种针感,是国内外首次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对针感的系统研究,影响深远。

    循经感传研究: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通过1000例大样本的观察,证明循经感传具有普遍性、潜在性、趋病性、效应性、可激性、可控性、循经性、变异性的规律。并应用分子生物学和超微结构分析方法,使本研究对循经感传的研究达到新高度,为经络实质研究开辟了一条捷径。该研究成果获1990年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针灸大成校释》: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对《针灸大成》47种版本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次查清了该书47种版本的概况,对该书的目录学和经论部分等有关专题进行了研究,为中医针灸古籍的系统整理研究作出重要贡献,先后荣获1989年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国家出版总署古籍整理研究三等奖。

    国家针刺操作标准的制定: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脑病科)起草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4部分——鍉针》、《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1部分——毫针基本手法》,“毫针技术操作规范”项目已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国内外此研究领域的空白。

    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研究: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采用的透穴刺法,能够明显改善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基底动脉、椎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疗效显著。该研究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其技术成果已形成规范的技术操作文本和教学光盘,面向国内外公开推广应用。

    电针透穴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帕金森病是目前公认的医学界一大难题。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对18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该研究首次提出了以头部电针透穴治疗帕金森病的新疗法,结果显示头部电针透穴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该项目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调神畅情”理论防治疾病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节机制研究:该项目引入“脑肠相关”理论,提出通过“调神畅情”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功能来防治慢性病的辨治思路,并综合运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信息学、影像学进行多途径研究,以脑-肠神经轴的内分泌功能调节系统以及肠道免疫系统功能来丰富“调神畅情”方法对神经调节的作用机制。该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7年的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俗称“祖研”),现已发展成为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的集医疗、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机构,先后荣获“全省小康建设先进集体”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科学院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分三个院区,医疗床位1800张,现有人员1600多人,具有正、副高级职称专家255人,其中享受省政府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4人,国家级名中医和省级名中医26人,并拥有国医大师张琪教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张缙教授,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郭文勤教授、王铁良教授、吴秉纯教授、张佩青教授等专家和一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人才。

    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16个,国家中医重点研究室1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省政府重点学科领军人才梯队8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同时下设中医临床、针灸、中药、中西医结合、中医基础理论5个研究所,国家中药剂型改革基地和《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社设在该院。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1999年被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院以来,该院共取得科研成果289项,获得部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00项,共研制出“刺五加”、“满山红”、“双黄连粉针剂”等43个中药新产品投放市场,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评为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先进单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