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广场大型义诊活。
2016年中医药知识进校园活。
长兴县中医院中医护理下乡为民服。
现代医院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溯源是人才的竞争。优秀的医学人才是医院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近几年通过积极引进硕博士,在优秀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已经初步扭转了县级中医院普遍存在的人才队伍底子薄、基础差的局面,人才效益初显成效。以下为笔者就该院人才引进工作的成效和体会:
主要成效
人才结构得到优化 截至目前,长兴县中医院在岗人数668人,卫技人员601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59人,占职工总数8.98%,占卫技人员数9.98%;大学本科学历342人,占职工总数51.2%。在岗医师人数为251人,其中硕博士56人,占医师总数的22.3%。高级职称82人,中级职称172人,中高级职称比例结构合理。医院的硕博士以中医药专业为主,占硕博士总数的96.7%。硕博士人数列本县的三家公立医院之首。
人才优势凸显成效 一是技能比赛屡次获奖。长兴县中医院有3名选手在市级技能比赛中脱颖而出,代表湖州市参加省级比赛并获奖。多人在县、市级各类技能比赛中获奖,所获奖次和级别在参赛医院中位列前茅。二是科研能力提升明显。至2015年,该院拥有国家发明专利5项,省部级、厅局级、市级、县级科研课题分别达2项、19项、8项、6项。三是学科建设全面发展。医院目前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特色专科1个,浙江省第二届县级龙头学科1个,浙江省重点学科1个,浙江省重点中医专科1个,湖州市重点中医扶持专科5个,县级重点学科6个。四是科普继教广泛推广。已开展二期全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学员80余名。仅今年已成功组织举办了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1期、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2期,受益人数近千人。
人才培养持续可为 长兴县中医院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工程:一是优先推荐各级各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的申报。在湖州市1112人才、浙江省医坛新秀省、市级青年名中医等培养对象的申报中,积极鼓励优先推荐中医药专业硕博士。二是职称晋升评聘设置倾向性条件。在中高级职称评聘考核中,设置硕博士的学历分值、中医专业分值,鼓励优秀人才立足临床,充分发挥中医药专业优势。三是建立硕博士新型师承制度。要求所有的临床硕博士医师,每年不少于2次重回母校跟导师学习。将自己临床上遇到的问题和未来专业发展的方向,通过跟师学习再次提升理论和技能水平。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一个不断上升成长的过程。医院已拥有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名,省级中青年临床名中医1名、基层名中医3名、医坛新秀培养对象1名,市级名中医3名、首批特聘专家1名、青年名中医2名,长兴县名医和名医技师共7名。
主要体会
人才引进需科学规划 长兴县中医院综合考虑学科建设的进程、人员的自然淘汰、医院基础建设规模扩展、每年业务增长指数等,以此确定年度招聘人数的最高值及保底值、学历层次的结构、紧缺专业人才梯队建设。在实施招聘工作中做到定位准确、心中有数、宁缺毋滥,严把数量关和质量关。
人才引进需主动出击 长兴县中医院的主要做法:广泛发布信息;参加专场招聘会;校友介绍推荐;服务细致到位。充分发挥情感留人,为应聘者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人才引进需医院有实力 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前景是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医院整体搬迁至新院区后,通过系列改革举措,使医院管理和运行进一步规范化、效率化、优质化、人性化。医院顺利通过三级乙等中医医院评审,取得了服务数量不断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攀升、职工收入逐年提高、社会声誉不断扩大的业绩。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医院实力的提升带来了更多创业就业的机会和平台,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
人才引进需政策支持 政府的人才引进政策是医院在与其他地区同行在人才引进竞争中的制胜武器。长兴县政府先后推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科技人才开发、名师名医名家培养、大学生回乡创业、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及“人才公寓管理”等一系列文件,在政策层面为医院的人才引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两点思考
人才引进和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动态管理是关键。医院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是持续渐进的过程,在外部引进和内部管理之间要掌握平衡。对于年轻人才要帮助做好职业规划,确定自身发展的方向,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让人才脱颖而出。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