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院专访 > 正文
  • 甘肃省庄浪县中医医院汲取各家精华 走传承发展之路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孙志卓 李琴 时间:2016-01-28 10:43:14
  • 核心提示:聚焦县级中医医院系列之特色发展篇 地处甘肃省东部的庄浪县,是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和全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作为这个中医药先进县跨越发展的领头雁,庄浪县中医医院通过传承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思想、引进根源于“古九针”的“立新七针”等,覆盖各科,大大提高了门诊、住院的中医药治疗率, 营造了良好的中医药发展氛围,医院也获得长足发展。

    20160128112328.jpg

    吕英教授(诊脉者)和庄浪县中医医院部分弟子边临床边学习应用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和经验

    20160128112354.jpg

    庄浪县中医医院内二科副主任王晶为一颈肩痛患者在腰部施针
     

    甘肃是中医的主要发源地,进入到新世纪,中医这个传统的瑰宝更是在这片热土上绚丽绽放。庄浪县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西麓,生态良好、气候适宜,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品质道地独特。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庄浪中医药发展有了坚实的根基。

    庄浪人民历来有学中医、用中医、信中医的传统,中医在庄浪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氛围,涌现出了一大批民间老中医、名中医,他们通过口传身教,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中医人才,撑起了全县医疗卫生工作的“半边天”。作为“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和“全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领头雁的庄浪县中医医院,正是在这浓郁的中医氛围中不断发展壮大的。

    以人为本 人才是兴院之基

    人才是兴院之本,人才是兴院之基。为了培养更多、更专业的中医药人才,庄浪县中医医院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引进、公开选调、继续教育和院内培训等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培训了一大批中医骨干。成立了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甘肃庄浪传承基地,通过开展中医论道讲坛、学术交流等,在挖掘名老中医经验及学术思想的同时,开拓临床诊疗思路,继承、发展、创新中医特色疗法。

    李可在中医界享有崇高声望,是我国运用中医药从事急症救治的临床大家。2013年以来,庄浪县中医医院先后派出内、外、儿、妇产、针灸、皮肤病等科的29名骨干医生,南下广州拜师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地、广州南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吕英教授,为中医骨干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在吕英教授的推介下,医院派出7人去重庆学习源于古九针的立新七针,学成归来的中医很快在各自的工作中打开新的局面,在全县乃至周边县区掀起了立新七针热潮。

    在此基础上,为了不断提升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庄浪县中医医院坚持中医治疗与保健相结合的原则,促进中医药服务由疾病治疗转向治疗、预防、保健、养生全面发展。医院在全院推广普及李可学术经验,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门诊中医药治疗率达到78%、住院中医治疗参与率达到95%。

    “只要不妄自作为,明白如何顺其自然,顺势而为,中医药事业大有可为。”这是庄浪县中医医院院长苏亚常说的一句话。正是在这个曾获得“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院长带领下,庄浪县中医医院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用疗效说话 让中医立得住脚

    “你看看,我现在跟你一样高了!”在庄浪县中医医院,患者徐秋叶兴奋地边说边扬着胳膊挺起腰。这个被类风湿性关节炎折磨了半辈子的农村妇女,第一次感到了和正常人一样挺直腰板走路的幸福和喜悦。徐秋叶的主治医生王晶说,徐秋叶刚来医院,因关节疼痛腰都直不起来,双手变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疗效,这还要归功于立新七针。

    在此之前,作为内二科副主任,王晶和医院的其他6名骨干医生去往重庆学习了立新七针。王晶介绍,立新七针根源、取法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属于古法针灸。基于对“古九针”的独到参悟,陈立新先生将古九针里的员针、鍉针、锋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这七种针具针法,聚合为一个优势针术组合,冠名为“立新七针”。“刚开始去学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很神奇,后来在实践中才发现大有作为。”王晶说。

    和王晶有同样想法的还有一起学习的孙堆仓。今年41岁的孙堆仓是庄浪县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靠的就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起家,已有13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尽管带着疑虑,可是他们在半个月的学习中,愈发认识到立新七针的疗效明显。“中医内二科主任王奎的肠炎就是在这次学习中用立新七针治好的,还有骨科主任马腾飞的腰椎问题也在学习中解决了。”孙堆仓说。

    “接诊徐秋叶时,我就想中药、针灸并用,或许能减轻患者的病痛。”可是,随着治疗的深入,“前后扎了两次针,一次四五针,疗效明显。”这是王晶没有想到的。

    不仅是立新七针,医院骨干医生将学到的李可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应用于临床,有效带动了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

    “医院心脑血管等急危重症病人都在我这里治疗。以前,都是用西药抢救。学了李可中医思想,我们把‘中药先于西药’‘抗生素能不用就不用’等理念运用到临床后,病人的复诊率和住院率降低了。”内一科主任金鸿雁介绍说。

    从27岁走马上任庄浪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并主持全院工作以来,苏亚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中医院的发展。“我们一直在摸索中前行。”苏亚平说,从起先的西医学中医、到后来的中医学经典、再到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以及现在的传承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汲取传统中医各家精华,走针医结合之路。“看似走了些弯路,但也值得。”

    “我们就是要用疗效说话,不管什么流派什么技术,只要能治好患者的病,我们就用,而且是大胆地用,让中医立住脚。”这位年过半百知天命的中医医院院长这样说。

    学以致用 走传承发展之路

    认准了传承发展中医的路子,认识了中医特色的优势,庄浪县中医医院把李可中医药学术经验的学习和应用,作为推动中医工作转型跨越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全院上下形成共识,组织全院医务人员特别是中医药人员系统学习。

    在全院深入组织学习的同时,为了真正掌握、继承和发扬李可老中医的中医学术思想,进一步提高医院整体中医诊疗水平及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能力,在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上求突破,特别是在肿瘤的治疗上求突破,医院先后购买《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专辑》《李可医论集》《李可临证要旨》《气一元论》《师徒问答儿科篇》等相关书籍600多本,供参与学习的近100名临床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使用。医院还先后多次举办李可常用的“古中医”理论学习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应用“古中医”理论体系的积极性。

    临床实践好不好,疗效是关键。目前庄浪县中医医院各科室针对相应病种,广泛应用“古中医”理论开展临床诊疗实践活动,疗效明显。为集中体现“古中医”疗法的成果和疗效,医院重新调整了科室设置,设立了内三科,配备了中医临床专业人员,确定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副院长张金发为学科带头人,应用四逆汤、三生饮、培元固本散、附子理中汤等加减辨证治疗肿瘤及各种疑难病,治愈率、好转率大幅提升,使一些被西医判了“死刑”的患者起死回生。

    内一科由科室主任、中医内科主治医师金鸿雁为学科带头人,运用大破格、小破格、温氏奔豚汤、真武汤、引火汤等加减辨证治疗难治性心衰、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立竿见影。

    内二科由业务院长、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朱建新挂帅,由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王俊山指导,运用中类方、四逆汤类方、来复汤、真武汤等系列扶阳固本方辨证治疗慢性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哮喘、难治性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疑难痼疾取得很好疗效。

    儿科由中医儿科副主任医师、儿科主任聂芳娥,中医儿科主治医师、新生儿科主任吴发宏为学科带头人,运用纯“古中医”疗法治疗儿科门诊及住院病人,疗效突出,相比西医疗法,病程大大缩短,切实达到了运用“古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和优势治愈疾病的目的。外科、妇产科、皮肤科、针灸科等科室通过开展应用“古中医”理论治疗各种疾病,均取得独特的疗效。

    经甘肃省卫计委正式批复,庄浪县中医医院成为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甘肃庄浪传承基地,也是甘肃省首家县级学术流派传承基地。

    乘“一带一路”东风 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庄浪县中医医院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在促进医院发展上又推出了很多新措施。

    在苏亚平看来,只要路子走对了,目标确定了,就能绘好发展“古中医”这幅新蓝图。“我们通过提高中医素养,坚持古中医理论学习,通过传帮带等师承教育模式,培育名医群体。同时,以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为平台,通过跟师临证、记录医案、编纂专著等方式,培养新一代的各科名医、名师,使中医理论和实践得到发扬光大。”苏亚平说。

    全国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主任吕英教授对庄浪县中医医院发展“古中医”取得的成绩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说:“庄浪县中医医院的中医队伍是一支继承和发展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的铁骑军,庄浪县中医工作必将异军突起。”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