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夏庆(前排右一)为老专家献花
夏庆(右二)带领外国专家参观科室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疑难重症治疗中心,每年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达2000人次,绝大部分患者竟被收治到中医临床科室——在中西医结合科进行治疗。该科主任夏庆教授说——
推陈出新
开展急腹症中西医结合防治 致力中医药治重症急性胰腺炎研究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临床较常见的危急重症,至今缺乏特异性的治疗药物和手段,高达35%~50%的死亡率使该病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医学难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夏庆介绍,该病除急性腹部疼痛外,还会在短期内引发全身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治疗胰腺炎,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更为有效。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时任院长、著名外科学家吴和光教授即在华西医院主持成立了包括中西医结合科在内的急腹症攻关小组,开展急腹症中西医结合防治工作,致力于中医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作用和疗效研究。
经过30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潜心研究,华西医院创新性地提出了能系统概括该病病机演变规律,以及证候类型的“热病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益活清下”疗法,形成了较系统的中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认识理论和治疗原则。使用这套方法治疗重症胰腺炎,不仅降低了严重手术创伤导致的高死亡率,也为患者节约了高昂的治疗费用,使重症急性胰腺炎真正成为学科的专病建设方向,走出了以专病建设促学科发展的第一步。
此外,不断创新、日臻完善的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案也获得众多科技项目及建设经费的支持,显著地促进了专病的发展,并以其良好声誉得以在社会传播。
专病建设
成立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的独特疗效获得该院历届院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早在6年前,时任院长认识到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坚持由中西医结合科牵头,建立“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通过资源整合、多学科协作,进一步提升优势、保持特色,形成了国内独特的、在特大型综合医院以中医科室牵头、以专病治疗为纽带的交叉学科群,极大地提升了专病建设的高度和成效。
近年来,该中心收治的胰腺炎患者与日俱增,2014年已超过1500例,成为该病国内最大的治疗中心。同时,医院专门安排一位副院长对口联系中西医结合科,形成院科两级联动、共同规划学科发展的管理体制,从人才队伍培养和引进、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方面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
2003年~2010年,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按国际标准诊断重症胰腺炎患者3390例,病死率降低至4%、手术率降低至8.2%,居国内外大宗病案领先水平。
近5年来,该科先后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级课题10项,吸引了国外相关学术领域的密切关注和浓厚兴趣。医院与胰腺病学国际知名机构-英国利物浦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转化医学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现已联合培养博士后及博士6名,其中2名已回院工作。借助国际知名平台,展示专病建设成就,使学科取得跨越式的发展。目前,该学科已经成为大型综合医院最大的中医科室之一。
发展方向
坚持5个专病方向发展 每年门诊量近14万
夏庆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发展的同时,医院也认识到专病建设的模式对学科的全面发展有带动作用。仿照这一模式,中西医结合学科现已形成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专病、肿瘤专病、痔瘘专病和针灸脑病等专病发展方向,成为全国综合医院规模较大、亚专业较多的临床科室。专病所属的“中医外科”获评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所在学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四川省重点一级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华西医院通过专病建设加强中医药工作的做法不仅有利促进了中医科室的自身发展,也推动了医院的整体发展。”夏庆说,中西医结合科每年近8000人次的出院量,近14万人次的门诊量、6万余人次的针灸治疗量,已成为医院服务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学科的建设成就已成为医院的学术品牌,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提升了行业竞争力。
夏庆称,“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重点专病建设在促进学科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危重医学、胰腺外科学、影像学等学科群的全面发展,对医院在该领域提升学术竞争力、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该专病的进一步建设已进入华西医院10年规划中优先发展的前三位亚专业,其建设思路和模式,也将得到西医科室和其他重点专病的借鉴。
对于以后的发展,夏庆也很有信心,他说,华西医院“抓中医重点专病建设,促学科医院全面发展”在实践中得到科学验证,也必将成为医院今后长期发展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推动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达到全新的高度。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