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院专访 > 正文
  •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切实践行“人才兴院”战略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4-25 08:37:53
  • 核心提示: 医院门诊大楼


    非洲法语国家针灸培训班来医院参观学习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针灸经络研究所)历史悠久,其前身系1966年获批建立的四

     

    56791428890719927.jpg

    医院门诊大楼 
     11341428890719927.jpg
     
    非洲法语国家针灸培训班来医院参观学习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针灸经络研究所)历史悠久,其前身系1966年获批建立的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研究所。1996年更名为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医院(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研究所),2007年成立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针灸经络研究所)。建院半个世纪,名医荟萃,多家媒体均有过详细的报道。

        成绩:拥有一批优秀的专家团队

        人才培养:在岗职工468人,拥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87名,其中有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王成荣研究员、吴康衡教授,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导师陈学忠,省中医骨科学术带头人,全国知名骨伤专家李先樑、全省知名肾病专家吴巍、皮肤病专家黄蜀、肛肠病专家毛红等一批优秀专家团队,以及一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继承了几代名老中医诊疗经验、具有丰富临床实践、在省内外同行专家中享有盛名的中西医学科、学术带头人。现有省首届十大名中医2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名,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导师3名,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名,省名中医10名,省中医药科学院名中医12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6名,硕士研究生导师8名。

        学科建设:医院编制病床800张,设有临床科室23个,医技、制剂及药剂科室8个。其中,老年病科为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和国家级重点专科,也是省“治未病·预防老年病”中心,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老年病研究中心;肾病科和针灸科为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肛肠科为四川省中医重点专科,针灸康复科和骨伤科为四川省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妇科为“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工程·四川省盆腔炎防治协作中心”;拥有中风、痤疮、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乳腺增生病等省中医重点专病4个;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3个,省名中医工作室4个;医院制剂室为国家中医管理局中药制剂能力建设单位。

        科研设施:医院拥有9个中医药研究机构,分别为国家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中药药剂学实验室、神经电生理实验室;省中医重点研究机构——骨伤骨病研究室、神经功能评定实验室;院级研究机构——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研究室、神经康复研究室、中西医结合肛肠病研究室、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室。其中,药理实验室的动物实验室为三级(SPF)实验动物房。

        医疗设备:设施齐全,中医药特色突出。拥有德国进口核磁共振、16排螺旋CT、DR、多功能彩超、C型臂、血透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诊疗设备,配置有中药熏蒸仪、多用自动程控牵引熏蒸床、脑病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仪、中药冷喷仪、中药熏蒸椅、智能中药柜等14类、41种中医药特色诊疗设备。开展了火针、砭石、天灸、放血疗法、穴位埋线、小儿捏脊、子午流注开穴法、杜氏骨伤手法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63项;全院优质护理示范病区覆盖率100%;研制中药院内制剂42种,其中“消融胆石片”“健脑通脉片”“乳块灵”和“金利止咳颗粒”等在省内外享有盛誉,其成果均已成功转化。

        科研成果:建院来,获科研成果奖41项,其中有获卫生部甲级成果奖1项、获国家科委三等发明奖1项、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其他省局级以上奖励20余项;现有专利9项,获得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批件3项;承担科研课题93项,其中省局级以上课题76项,包括“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院所级27项;单位连续五年获省先进科研单位三等奖。

        业务发展:早年业务收入才几百万,直到2005年才刚刚突破千万元,外科更是非常薄弱。近年来,医院通过改善就医环境、加强人才引进和人员招聘,加强了骨科、外科、内科、ICU、病理科等学科建设,医院业务取得快速发展,特色优势进一步突出,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医院业务收入大幅度增加。2013年业务总收入突破亿元大关,2014年,同比增长19.33%。新增固定资产2823.45万元,固定资产总额达到8200余万元。

        行业作风建设:坚持社会行风监督员访谈制度,对行风监督员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定期面向病员和职工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民主评议行风。省卫计委开展的第三方患者满意度调查中,病员对医院的满意度逐年上升。

        经验:完善顶层设计,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建立并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积极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的精神面貌。制定体现中医医院特点的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编写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念的读本《中医药文化辑要》,并开展培训;开展“医患和谐关系与医疗人文关怀”专题讲座,制定实施了《“开展人文关怀、构建医患和谐”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了“职工和病人生日慰问”“手术温馨留言板”“将出院病人送几步”“生命的告别仪式”等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人文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完善并充实了行为规范体系。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引进、增加后备人才储备和深化培训等方式,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切实践行“人才兴院”战略,提升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新班子上任以来,医院累计引进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2人,包括专业技术人员84人(医、药、技专业技术人员42人,规培医生15人,规培护士27人),博士3人、硕士12人、本科31人;正高2人、副高9人,公开招聘药学顾问1名,护理学顾问1名,信息化建设顾问1名,优化了医院人才结构,提升了医疗综合服务能力。

        同时,积极开展继续教育与培训。医院开展了师承教育、四部经典学习和考试、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培训、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并选派了各科室业务骨干到华西、省医院、北京和上海等知名医院进修学习,通过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等途径,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继教工作,提升整体医疗综合服务能力。

        三是加大先进设备投入,进一步提升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水平。在2014年财政专项拨款1000千万用于医院核磁共振的项目建设;同时,医院多渠道筹措资金购买医院血透室扩建设施设备、功能科彩超、ICU呼吸机、骨科关节镜、C型臂、牵引床、术中神经监测仪、全院各科室添置心电监护仪等临床所需紧急设备的购置,不断强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2015年已申请改造ICU、急诊科、信息化建设专项财政资金约1000万元,不断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

        四是进一步加大临床科室建设力度,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以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通过整合、新建等方式不断规范和强化科室建设。同时,加大对重点专科(专病)、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和临床科室的人、财、物投入力度,帮助制定详细的科室建设实施方案, 大力支持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五是开展临床科室环境形象建设,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提升医院服务软实力。结合中医药文化建设要求,更新了医院VI导视系统,装饰了古代中医名人塑像和画像,矗立了镌刻有宗旨和院训的文化石;在门诊医技大楼和住院部装饰了体现中医药文化的浮雕、墙裙、落挂、院徽、防撞条、中医名言警句、标识标牌、行为规范和中医药知识宣传展板等,并使用中医病名和中医术语与所在科室的中医药特色相结合。

        六是不断探索和创新思想文化建设的形式,抓好文体活动与医院工作的有机结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