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院专访 > 正文
  • 院长沙龙之广佛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4-09 08:38:23
  • 核心提示:中国中医药报社联合广东省中医药局推出“院长沙龙”栏目,每期将在一个地市举行一场院长交流会,并邀请十位左右的中医院院长参加,院长们可针对某些特定话题畅所欲言。

    中国中医药报社联合广东省中医药局推出“院长沙龙”栏目,每期将在一个地市举行一场院长交流会,并邀请十位左右的中医院院长参加,院长们可针对某些特定话题畅所欲言。

        3月24日,我们邀请了广州和佛山两地10位中医院院长或副院长,在广州市卫生计生委会议室举行了广东省首场“院长沙龙”。现摘录其中部分内容予以刊登,让读者分享院长们的精彩发言。

        广州市

        广州市中医医院 创新方法打造四大国家级重点专科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医院目前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专病)及建设项目4个,分别是肿瘤科、脾胃科、脑病科、针灸科。我给大家稍微介绍一下4个重点专科。

        肿瘤科有两层楼86张床,我们是率先在国内进行中药介入治疗的,这在当时是比较震撼的治疗方法,因为西医是用西药治疗,我们是用中药介入。这几年我们又提倡用中医的呼吸疗法治疗晚期肿瘤,明显有助于病人的身体健康,自制的内服和外用抗癌药治疗中晚期肿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现在两层楼加了17张床位,也得到了病人的认可。

        脾胃科自创肠炎清、肠炎消等院内制剂,相关研究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开展了针灸、贴敷、保留灌肠、熏洗等多种中医治疗手段,并紧密结合现代医学技术,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溃疡疗效显著。

        脑病科是“十二五”重点专科的建设单位,它的特点是有较强的抢救能力,成功救治了许多脑病重症,还有他们建立的卒中单元,融入了中医的内治外治法,也达到了一个良好的效果。

        针灸科也是一层楼,有46张床位,现在又加了20张左右的床位。他们很擅长采用传统针法和特种针法,比如电针、温针、火针、水针、皮内针、平衡针、耳针、埋线等。整个病区病种很多,不单纯只是脑病病人,很多其他疾病的病人也在他们那里治疗,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召集义工延伸服务

        医院建院31年,最近这几年依托中西医结合,发展比较快。我担任医院院长正好一年,我接手以后,一直在想怎么样拓展中医,因为中医相比西医最大的特色就是服务,所以我们去年重点在服务上下工夫。

        第一个措施是请专业调查公司对医院门急诊、住院等医疗服务全过程进行满意度调查,这是除了省卫计委的第三方调查之外,我们自己也请的第三方调查。我们针对自己的服务指标,大概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加起来有近20项,通过第三方调查,对我们的工作有所促进。

        第二个措施就是我们成立了一个全国为数不多的社会工作部,主要是召集志愿者还有义工,把医院服务做延伸。因为现在的医患关系很紧张,医患之间直接沟通有时候会出问题,所以我们就希望通过志愿者、通过义工来进行沟通,现在特别想招收一些各年龄段的义工,希望通过他们在医院服务、引导患者,这是我们去年做的。

        我们去年还做了一个比较大的工作,就是把医院全年所做的公益事情进行汇总。因为我发现政府、社会甚至医院的人对医院公益性认识有所偏颇,对医院的声誉起到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就把医疗服务按照公平性、可及性、效率、质量等等指标汇总,再结合企业单位所做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梳理并编写成年度医院公益性报告,在去年年底的院庆30周年时做了发布。

        我们做这个汇总的目的,一个是给政府看,公立医院在公益事业上承担的社会责任,希望政府监督和支持;第二个是给病人和社会看,让他们了解医院在公益性方面所做的努力,为医院树正面形象:第三是给医院的管理者及工作人员看自己平常无法详细了解的数据,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也统一了对外宣传囗径,很多人看过以后才知道医院的确做了很多事。

        番禺区中医院  结合患者需要创新中医药疗法

        我们医院始创于1958年,2012年12月被评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今年年初广州中医药大学番禺中医院和广州军区总医院番禺中医院军民共建医院分别挂牌。

        医院从2009年起,要求每个专科都必须选择适合自己专科中医药特色的优势病种并建立相应诊疗规范。目前,全院共有14个科室制定了36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手术科室也制定了优势病种围手术期的中医诊疗方案,并在临床工作中严格执行。此外,每年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疗效总结、分析和评估,找出临床医疗中的疑难点,并提出解决思路。根据分析结果,优化下一年度的诊疗方案,使各科诊疗方案得以不断优化,持续改进。

        我们医院龙头科室和亮点也是骨伤科。目前是国家第二批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中医药强省专项中医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单位。

        骨伤科在注重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的基础上,结合医院及患者需要将中医药疗法予以创新,具体特色疗法包括:“通络止痛方”热喷治疗软组织损伤、正骨手法、热敷疗法、广泛应用骨科自拟方治疗骨伤患者等。骨伤科拥有中医特色院内制剂8个,包括:伤科消痛酒、软伤消痛散、骨科外洗剂、四黄散、四黄膏、双柏膏、复方田七止痛片、生肌软膏。自制剂疗效显著,广泛应用于临床,深受患者欢迎。此外,骨伤科还积极开展四维牵引、针灸、推拿、砭石疗法等中医非药物疗法,重视中医康复治疗。

        广州市正骨医院 我们特别强调手法

        我们医院是1959年成立的,到现在已经有50多年了。我们以中医正骨专科(骨折、脱位)为核心,去年骨折门诊就诊量达44663人次。

        在坚持传统中医方面,我们特别强调的就是手法,成立了“正骨手法研究室”,沿用了以前老院长总结的一套“黄氏正骨手法”,有标准的小夹板固定技术,而且小夹板还是沿用我们原来杉树皮的夹板,因为杉树皮比其他夹板有优势,所以我们一直坚持这样。而且我们分科分得比较细,虽然都是骨折,但是骨折下面继续分了脊柱、髋关节、膝关节(运动创伤)、肩肘手(小儿骨科)、足踝外科等五个病区,坚持走专业化道路。去年骨科手术达7000多台。

        我们还推出了中医康复服务。去年康复科治疗约100万人次,日均2700余人次,比较受群众的欢迎。我们主要是发扬中医骨科康复特色,以肢体功能康复、筋伤治疗、颈肩腰腿痛治疗为主,康复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有黄氏理伤手法及黄氏筋伤针法。

        另外,我们医院还推出了9种深受群众喜爱的中医药自制剂,如万应理伤膏、双香贴膏、驳骨油纱等,年销售额达两千多万元。

        荔湾区中医医院 依靠特色寻找生存空间

        荔湾区中医院是广州市建院最早的一家区级中医院,也是最小的区级中医院,只有210人,业务用房只有4000多平方米,但人均产值超过50万元。在广州医疗资源这么丰富的地方,我们靠的是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狠抓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比如在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方面,我们拥有了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妇科(原不孕不育专科)。

        科室在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沈坚华主任中医师的带领下,构建“不孕不育症特色治疗平台、不孕不育症的中医药研究平台、不孕不育症信息网络平台”等三大平台,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一整套以“三步六法十八方”为理论基础,包含了中药内服、穴位贴敷、药膳食疗、针灸、膀胱经刮痧、中药倒膜、中药熏洗、中药保留灌肠、深部热疗、中医情志治疗等一系列治疗方法的纯中医综合疗法,经过多年临床验证,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深受不孕不育症患者的欢迎,慕名来求医者络绎不绝。

        专科每年优化中医诊疗方案,近几年在全国中医妇科协作组组长单位的指导下,完成了“不孕症”“胎动不安”“异位妊娠”“滑胎”“癥瘕”等优势病种临床诊疗方案验证工作和临床路径实施工作。为优势病种在全国的进一步推广使用提供第一手经验,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而努力。

        佛山市

        佛山市中医院 全国地级市中医院排名四连冠

        我们医院是1956年由当时几家小诊所联合成立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抓住机遇,慢慢变强变大,1993年成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院,目前连续四年在全国地级市中医院中排名首位。去年院本部门急诊量达到了210多万,出院人数5.6万,手术3.7万台。

        我们医院是以骨伤科为龙头科室,其他科室设置齐全。骨科中心的规模、医疗技术、专科辐射能力在国内居先进水平,在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久负盛名,设立创伤、关节、脊柱、小儿骨科、手足显微外科等15个科室,开放病床1000多张,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五个一工程”重点学科。

        骨科中心充分发挥中医治疗骨伤疾病的优势,坚持运用正骨手法。我院的“正骨十四法”对关节内骨折、邻近关节骨折、骨折合并脱位及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的闭合治疗,都充分发挥了中医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动静结合、内外用药的长处,且具有安全简便、合并症少、功能恢复好的优点,疗效居国内先进水平。另外在治疗骨关节损伤及骨伤科危重、疑难病症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中心还参与编写国家卫生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骨科分册》《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手部肿瘤诊疗图谱》等书籍,科研硕果累累。

        名科有名药,骨科中心还先后研制了“伤科黄水”“伤科黄油”等60多个专科内服外敷药品,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凸现中医疗效优势。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海区中医院) 南海区连续六年群众满意度第一名

        我们医院是1993年成立,跟在座各单位比起来我们是最年轻的,现在才22岁。成立之初到2007年之前,这个阶段是自我发展的一个阶段。珠三角比较富裕,但是正像李院长说的,我们医院并不富裕,那个时候是我们自由发展的阶段。我们觉得有三点我们做得比较好。

        第一个就是以病人为中心,这个口号我们比国家卫计委提出来“以病人为中心”早了两年,1994年我们就开展这方面的活动,为什么?没病人,刚开业的时候没有任何基础,所有医生不能从南海区域内调动,只有三个领导是从(区)人民医院过来的,没有群众基础、没有技术基础,怎么吸引病人?我们必须服务好,所以我们提出来以病人为中心,我们的服务态度真的很好,很

        负责任,到现在也是这样,我们在南海区连续六年群众满意度第一名。

        第二个就是我们从1994年开始实施信息化,这在全国是最早的。2001年,我们成了卫生部的医院信息化试点单位,第一个“医院信息化系统标准”是在我们医院制定的,依托我们的信息系统成立的。我们1994年开发从财务管理到药房管理一直到系统,走了比较长的时间,投入不大,因为我们是硬生生自己开发起来的。当时到我们医院参观的单位,一年就有3000多个,绝大部分省市都是组织整个省市相关部门人员来的,有些省还是由省长亲自带队。

        第三个就是我们从1996年开始实施了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到了1998年广东省中医药局开总结会的时候,我们的药品比例已经是50%左右,1998年之后国家才提出要把药品比例控制在45%以下,没有控制要求时我们就已经接近了。

        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 “中医中药进社区”列“十项民生实事”

        2013年,三水区政府将“中医中药进社区”活动作为重点工程,三水区中医院承担“中医中药进社区”活动的开展,深受群众欢迎。2014年,中医中药进社区工程被列为三水区“十项民生实事”之一。

        “中医中药进社区”领导小组深入基层开展走访、调研,在众多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选取了中医药服务能力较强,群众基础深厚的6个点作为合作单位,建立起三水区首批“中医特色示范点”,并对示范点医护人员进行专项培训,赠予天灸药物、用具一批。

        在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方面,3月,举办《三水区中医药理论与老年人中医药服务培训班》,全区29位学员参加了培训,学习中医体质辨识的理念和方法,掌握如何为不同体质人群提供健康指导。5月和9月,先后举办2期《三水区中医药理论与适宜技术临床应用培训班》,全区463人次参加了学习,其中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医疗人员有100名。学员对培训班满意度为90%,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

        在建立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方面,以治未病科与针灸推拿科为培训基地,接收3名基层医师前来进修学习针灸与康复专业,培训6个“示范点”医务人员128人次。

        在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远程培训方面,利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每周二下午向全区中医类别医务人员免费开放,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诊疗水平,共22次,培训2211人次。

        高明区中医院 以服务基层为重点

        我院是属于佛山五区的公立中医院之一,是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一直致力于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特别近几年,在高明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同时得到上级同行医疗机构的帮扶,医院积极配合区卫计局承担起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工作,为高明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大批中医药人才,大力推广了中医适宜技术,切切实实地把中医中药送进基层。

        通过不断努力,在2013年我院喜获“国家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能力项目建设单位”和“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两个国家级的荣誉称号,同时被授予高明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不仅令到我院的康复技术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而且使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中医药治病的“简、便、验、廉”,为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今后,我们依然走中医人之路,以服务基层为重点,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顺德区中医院 走鲜药途径,开辟中医院发展新路

        我们医院1958 年成立,有很多年历史了。我们医院曾经从中医院走到接近西医院,然后又走到中西结合医院,现在正式走回中医院,是一个曲折的历史。2009 年正式命名为顺德中医院,2013 年评上三甲医院。如何发展中医是我们很困惑的事情,因为我们中医的人才匮乏,虽然是按三甲要求进行中医人才引进,但是我们缺乏具有影响力的中医学科带头人,我们不过就是中医药大学培养出来一些学生在干活,很多科主任虽然是中医药大学毕业,但是几十年来受到的中医药熏陶还是不足,对中医药的临床运用还缺乏个性和特色。所以如何发展中医,是一个很头疼的事情,要在短时间走出自己特色的一条路子还是有点困难,但是我觉得发展中医是大有可为的。

        去年,我们拿到了“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的重点专科100万的扶持项目,现在已经开始启动了。我们没有领军的中医学术带头人,我们找到自己的中医特色,就是走鲜药途径。我们医院支柱专科一个是肿瘤科一个是骨科,医院拿了25亩地,专门种一些新鲜的抗肿瘤的药材,比如新鲜铁皮石斛、尖尾芋、芦荟等,这都是有科研支撑的,比如芦荟是治疗肿瘤放射性皮炎的。我们种了鲜药之后,拿鲜药给病人治病效果比较好,我们走的是科教研用的路,先从教学上熏陶大家,再从科研上跟进。同时我们跟广东药学院合作开发一些新鲜的药材,某些中药临床疗效鲜品比干品优良,开发出来后在科研的支撑下应用于临床,疗效一定会比较好。比如现在一些癌症晚期患者很愿意接受新鲜铁皮石斛治疗,虽然具体疗效还需要时间检验,但目前已经得到许多患者和社会人士的认可与赞许。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