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中医院2010荣获河南省中医系统唯一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管理年评价河南省第一,今年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开封市“四好一满意”先进单位、开封市“示范药房”、“价格诚信”先进单位等一系列殊荣,其全新的经营理念引领着养生保健的潮流、满足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需求,同时也为中医药事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开封市中医院2008年作为开封市事业单位改革的试点,在国内率先以中医院兼并西医院的形式,与原开封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资源整合。开创了全国公立中医医院兼并公立西医医院的成功范例和先河,为全国卫生事业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该院以创先争优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为契机,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为载体,全体员工发扬“非常时期,超常工作”精神,抢抓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着力破解四大难题,强力实施“十大战略”,三年内使医院形象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社会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实现了门诊量、出院病人翻两番,设备总值、固定资产翻三番的跨越发展,医院基础建设、业务建设、文化建设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强劲的发展势头。
以人为本 智慧管理
该院肾病风湿科主任李砚民是该院12个年薪制科室主任之一。她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到病区,从带领住院患者打太极拳,或练八段锦,到交班开晨会、查房、坐门诊、夜门诊,有时还要处理科室事务等,繁忙的工作让李主任感到很充实,尤其是患者经她治疗病愈,她会忘却疲劳,感到无比的欣慰。翟玉民、史海立、姚沛雨、李柱、丁立功等科室主任和李砚民一样,每周都要对照与院长签订的年度目标责任书逐条检查完成情况,包括医疗质量、中医特色疗法、病友满意度、新技术、新疗法、科研项目等,虽然繁杂,但有条不紊。当问及天天这样是否感到很辛苦时,李主任认为,“把医院和科室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把医院和科室的日子当成自己家的日子去过就没有过不好的日子。”这是庞国明院长长期以来倡导的“家”文化管理理念,在实行年薪制之后感触更深。 她说:“既然领导给了我们这么高的待遇,医院又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发展平台,我们已经把本职工作当成自己经营的一份事业去做,辛苦也是值得的!”从2008年两院的成功资源整合,到2009年三级甲等中医院的成功创建,再到2011年新综合大楼的全面投入使用,全体员工积极响应院党委提出的“非常时期,超常工作,团结拼搏,共创辉煌”号召,积极行动起来,以主人翁的姿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牺牲星期天、节假日全身心投入到医院建设与发展的大潮中;以超常的付出获得超常回报,唱响了劳动者之歌。
今年以来,商丘、焦作、山西、河北等省内外36家医院先后到该院参观学习。他们的共同感受是:开封中医院的高速发展来自于该院的智慧管理。为全面提升领导班子的管理效能,庞国明院长等六位院领导坚持在百忙中参加北大EMBA班、清华大学EMBA班和其他医院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深造,通过近五年的持续学习、培训,管理能力大大提升,逐步实现由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向战略管理、文化管理的迈进,并注重把国学的管理理念、战略的管理思维和中医整体观念融入医院管理之中,以人为本,绩效考核、目标管理、干部年薪等一系列管理新举措,成为医院良性运转、高效运转、和谐发展的助推器。
创出特色 打造品牌
塑名院、建名科、育名医乃立院之本、强院之策。近年来,在河南省内外,开封市中医院的名气是越来越大,口碑越来越好,很多人都知道,患了糖尿病要到开封市中医院,看肝病首选开封市中医院,得了痔瘘肛肠病还是到开封市中医院……究其原因,是该院对很多疾病,尤其是慢性难治性疾病的防治方面确有专科、有专长、有绝招。长此以往,在老百姓心里,似乎这些疾病或专科成了该院的代名词。
这是该院近年来坚持特色立院、品牌兴院的结果,目前,该院已拥有63个专业科室,7个市级研究中心和2个市级专科医院,2个国家重点专科、5个省级重点专科、13个市级优秀中医专科。形成了“以国家重点专科为龙头,省级重点专科为支柱,市优秀重点专科为依托”的“三级专科梯队”和国家、省、市名医梯队建设交相呼应的良好局面。
该院院长庞国明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分会主任委员,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要“挖掘整理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加以总结和利用”的号召,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分会的学术职能,积极带领和号召各位委员对当地民间的单方、验方、土方和民间濒临失传的“一招鲜”绝技予以收集,进行系统的保护性的整理、挖掘,勇于探索,勤于发掘,继承创新,不懈努力,取得了的显著成绩,同时,对该院的中医特色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年来,挖掘整理的86多种中医药高效特色疗法,备受推崇。在弘扬中医药养生文化方面,该院每年夏季的伏贴人数逐年增多,今年有独创“强基固本三伏贴”,使头伏第一天伏贴人数达1.3万人次;连续成功举办四届膏方养生文化节,为膏方北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该院每年推出的中药香囊、精心编写的《健康长寿知识台历》、设计的中医养生大观园等等养生保健产品、读物和视觉文化已形成品牌,并成为广大病友的最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为该院题词:全国十佳,技术领先!品牌专科自身效益显现,带动效益显著,为医院社会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医院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人才强院 科技兴院
人才是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是医院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该院在“人才强院”战略的指导下,“两大一优”工程、“6966”人才工程、“三大体系建设”工程、“三个一”工程、“五位一体”人力资源开发工程得到持续探索和强力推进。仅今年前十个月该院就投入三百万多元,先后选送科研骨干、“五位一体”人才、护士长等到浙大、华西、湘雅等地进行培训,与清华大学联合创办“卓越中层EMBA高级管理培训班”,并启动首批继承工程和育苗工程。在引进人才方面,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首次跨省聘任张学文、王文远、刘秉昭、韩巧菊和一批国内知名教授为该院首席专家,并选配了高徒。
蔡云海是该院肺病科主任,同时担任开封市中医呼吸病研究所所长,他所带领的科研团队一直致力于哮喘、老慢支、慢阻肺等肺系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冬病夏治、冬病秋防、冬病冬治,穴位针灸、拔罐、中药贴敷配合药物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不计其数的肺病患者解除了痛苦。近年来该院先后成功承办了50多期全国和省级学术会议, 在国家、省、市学术团体中担任理事、常务理事、副主委、主委者达156人次,专家云集,名医荟萃,硕果累累。先后有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48项立项,获得省市成果鉴定的28项,其中“降糖通络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发明专利17项;开发院内制剂129个品种;出版著作256部,发表论文2256篇,在人才培养、现代文明成果引进、新药开发、论文专著等领域都取得骄人的成绩。
创新服务 塑造形象
65岁的兰考患者刘大妈因交通事故住进该院,提起医护人员给她过生日就激动,她说:“活了这么大岁数都没有过过生日,没想到在这里住院医护人员又是蛋糕、又是鲜花、又是唱生日歌,这辈子算是没白活!”她好生奇怪医护人员咋知道那天是她生日?“在这家医院,感觉服务真好,看到的都是笑脸,听到的是知心话。”是众多病友的共同感受。在病房,对病人称呼老师、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的亲情称谓已成为该院医护人员的习惯,感动服务随处可见。只要到过该院,从门卫、电梯工、医生、护士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问候就能感受到其服务的至真至诚。
庞国明认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提升医院服务水平和病友满意度的关键。为此,他们以开展“四好一满意”活动为抓手,提出了“始于患者需求,直至患者满意”和“医患互信,和谐共赢,共谋健康”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服务环境与服务流程,医疗服务满意度不断提升。着力打造独具特色和创造感动的品牌服务。推出的一日清单、延时门诊、假日门诊,夜间门诊、信用卡结算、电子处方、小包装饮片,智能药房、一站式服务、一卡通服务、免费邮寄化验单、义务理发、区间接送、订餐送餐到床前等多项便民新举措和一系列人性化服务,极大方便患者,深得民心与赞誉。推行了优质护理示范病区、青年文明号、代院长走动管理值班制度;开展的党员挂牌上岗,宾馆化服务,全程导诊,有效沟通、出院随访、帮扶服务、医患心连心、药品让利、为老干部送健康、文明窗口、活动标兵评选等活动,通过开展系列优质服务活动,大家的责任感、荣誉感和服务的主动性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也使医院的综合服务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唱响了医院全面优质服务的主旋律。多次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均达99%以上。医院也先后获得了药品质量诚信单位、价格诚信单位、省卫生系统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百佳文明服务窗口、河南省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开封市中医院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是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其医院建设和管理方面优异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医院跨越式发展实至名归的赞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