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园:藏医藏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藏医藏药以及它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内地人多数还是缺乏了解的。
黄福开:是的,因为西藏与内地的社会历史条件、民族文化传统、地域环境状况都有所不同,所以,很多人对西藏的一切都怀有神秘感。其实,在唐代,藏医曾经一度辉煌过,《四部医典》中就有记载。
黎 园:您能简略地谈谈藏医是怎么回事吗?
黄福开:说起藏医,大概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相传公元前3世纪,藏族人们就有过“有毒必有药”的医理。并且有放血、火灸、涂擦等疗法,同时尚有酥油熔液用于止血、青稞酒糟用于治疗外伤等简易的治疗方法。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起强盛的吐番王朝。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量的医学著作和医生。同时,藏王还请了印度和尼泊尔的医生入藏,结合高原古老的医学,编辑整理了大量的医学经典著作。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云丹贡布所著的《四部医典》。这部医典的问世,为藏医人体生理、病因机制、诊断施治等方面的解释奠定了理论基础,是藏医独具特色体系完成的标志。千百年来,藏医学广泛吸取汉族医学和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民族医药学的精华,对某些疾病有独特见解和疗效,
黎 园:这种独特性,是否应该以藏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为根基?
黄福开:是的。藏医药学是孕育于藏族传统文化土壤的一大知识体系,带有深刻的藏族传统文化印记。比如在理论规范、思维方式、技术手段和道德伦理等方面,都蕴涵着藏民族文化之特征。在自然观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认识论上,注重整体和形象思维,认为人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界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的内环境;认为疾病是人体内环境的失调以及与自然界的平衡被打破所致,医学的职责,在于设法恢复或重建失去的动态平衡,故而“四行聚集而成身体,四行失衡而发疾病,更依四行性能而施治疗”和“身体、疾病、治疗三者完全统一”之说。
黎 园:藏医藏药与内地的中医中药在理论上有哪些区别?
黄福开:藏医认为五行是由小五行(金、木、水、火、土)和大五行(气、火、土、水、空间)组成的,这是和中医的理论有差别的。小五行在人体则指心、肝、脾、肺、肾;大五行则包括整个宇宙,整个宇宙都依赖大五行的运行。“隆”(气),“赤吧”(火)、“培根”(水、土)、是构成人体的三大元素也叫三因学说,指任何一个元素的盛衰都会引起疾病发生。藏医学以其独特的“三因学说”、“人体七大物质”和“三种排泄物”为基础理论,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建树。
黎 园:藏药的特点有哪些呢?
黄福开:藏药在用药方面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在海拔2500米----5000米一带的高山、裸岩、灌木丛地带,生产着数百种珍贵药材,如虫草、西藏延龄草、胡黄莲、天麻雪莲、红景天、高原灵芝等。这些生长在高寒缺氧地带的雪域药材,不仅纯净无污染,而且药效特别好。藏医将“龙”、“赤巴”、“培根”三因素所引起的疾病都归结为“寒症”、““热症”两大类型。藏药方剂亦按其性质将药区分为“热性”、 “寒性”两大性能。藏医在治疗“寒症”时用“热性”药,治疗“热症”时用“寒性”药。藏药的炮制方法就有热制、冷制、猛制、精制等多种。不严格遵循传统炮制工艺,药品的疗效往往就会大打折扣。一般多采用数药合成,很少使用单方。
黎 园:内地人服用藏药会是什么反应?
黄福开:藏药配方与中药、西药都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味药和中药的用法也不尽相同。藏药疗效理想的客观因素,还有海拔高的地域特点。青藏高原海拔在3500米到6800米之间,是人类最大的一块未受工业污染的净土,造就了非凡的生命力,使得藏药药力强劲;又由于特殊的地质原因,这些药用植物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金属微量元素。这些丰富的矿物药源象一座宝藏,使藏药产生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内地人极少使用藏药,而没吃过藏药的人,几乎没有抗药性,因此,内地人服用会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黎 园:由此可见,藏医药在我国内地乃至全世界都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黄福开:是的,我们推崇藏医药,是为了使更多的人受益,也是为传播藏文化,弘扬中华国粹尽一份力量。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