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医经验 > 正文
  • 陈宝贵临证经验-调经 重行气血适寒温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6-03 13:45:36
  • 核心提示: ●多种病因及病理因素皆可致月经不调,但寒、虚、瘀、郁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无论何种证型月经不调,陈宝贵常加益母草、当归二药,诚以益母草为调经要药,当归为补血要药也。

        ●多种病因及病理因素皆可致月经不调,但寒、虚、瘀、郁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无论何种证型月经不调,陈宝贵常加益母草、当归二药,诚以益母草为调经要药,当归为补血要药也。

        月经不调病因常分外感与内伤,具体包括气滞、血瘀、寒袭、脏腑虚损等,病机主要是脏腑失调,气血不和,致冲任损伤。我们在辨治过程中,除时时照顾患者月经生理外,还应该行其气血,适其寒温。

        陈宝贵认为,虽多种病因及病理因素皆可致月经不调,但寒、虚、瘀、郁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对于月经不调的方药辨治,虚寒型,常用温经汤加减;气虚型常用归脾汤加减;血瘀型,属寒瘀者用少腹逐瘀汤,属热瘀型,常用四物汤加凉血散血之品;肝郁气滞,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除上述类型辨治外,陈宝贵无论何种证型月经不调,常加益母草、当归二药,诚以益母草为调经要药,当归为补血要药也。

        案1 温阳化瘀治月经延期

        宋某,女,30岁,2008年12月15日诊。因“月经延期1月余”来诊。现症:月经延后,量少色淡,下腹畏寒怕冷,遇冷时兼有腹痛。舌暗,苔白,脉弦细。

        诊断:月经延期。

        辨证:少腹寒瘀。

        治则:温阳化瘀。

        处方:小茴香15克,炮姜10克,艾叶10克,赤芍15克,益母草30克,当归10克,元胡10克,没药10克,川芎10克,川断15克,肉桂5克,甘草10克。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3次温服,日1剂。

        上方未做加减,患者服用二月后经调痛止,随访1年未发。

        按:月经延后,量少色淡,下腹畏寒怕冷,遇冷时兼有腹痛可推知为下焦虚寒,舌暗当有血瘀;苔白,脉沉细为虚寒之明证。治疗当以温阳化瘀为主,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上方中即用小茴香、炮姜、艾叶、益母草、肉桂、川断温阳散寒,调经止痛;赤芍、当归、元胡、没药、川芎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患者服用2月,取佳效。

        案2 疏肝化瘀治月经量少

        曹某,女,42岁,2008年4月5日诊。2年来月经量少,近3个月来更甚,易怒,腹痛,经血有块。舌暗,苔白,脉弦。

        诊断:月经量少。

        辨证:气滞血瘀。

        治则:疏肝化瘀。

        处方:益母草3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柴胡10克,陈皮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甘草10克。7剂,水煎服450mL,分早中晚3次温服,日1剂。

        二诊(4月12日):月经止,此次月经量增多,腹痛减,经血黑色转淡。继服30剂。

        三诊(5月5日):此次月经未做腹痛,经血色量均可。改为丸药巩固又服1月。后随访月经色量正常。

        按:腹痛,经血有块,可知当有血瘀,月经量少为气滞血瘀所致,易怒可致肝郁,舌脉可以佐证上述判断。故治疗当以疏肝化瘀为主,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上方中即用郁金、香附、柴胡、陈皮疏肝理气;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益母草活血调经;甘草调和诸药。患者药服2月余而取良效。

        案3 温经散寒活血治月经不调

        张某,女,34岁,2012年9月8日诊。主因“月经不调,面色晦暗及色斑2年余”就诊。其曾先后服用中药2月余(主要为活血及补肾类药物),疗效欠佳。本次月经提前3天,量少,色暗。育有1子,已七岁,现欲生二胎,故调经。现月经不调,一般2~4个月一至,面色晦暗,面部色斑较多,以两颧部明显,舌质暗,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为月经不调,不孕。

        诊断:月经不调。

        辨证:下焦虚寒,血瘀内阻。

        治则: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处方:桂枝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5克,丹参20克,益母草30克,当归15克,甘草10克。7剂,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3次温服,日1剂。

        二诊(9月15日):小腹疼痛,着凉或饮冷加重。上方加艾叶10克,川芎10克,又取14剂。

        三诊(9月29日):月经未至,夜眠欠佳,舌质暗,脉弦细。加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取14剂。

        四诊(10月13日):月经未至,舌质暗,苔白稍腻。加薏苡仁30克,取14剂。

        五诊(10月27日):本月25日月经来潮,量少,色暗,当日即去,面色晦暗稍好转,面部色斑减轻。加制香附15克,取28剂。

        六诊(11月24日):月经未至,诉小腹部冷感及面色晦暗好转,面部色斑减轻,原方加炮姜10克,乌药6克。取14剂。

        七诊(12月8日):诉月经未至,自测尿HCG(+)。暂停中药,嘱患者避风寒,慎起居,择期查妇科彩超。

        八诊(12月15日):查彩超示:宫内早孕,妊娠囊4.0cm×2.3cm,可见胎心,嘱患者慎起居。

        按:寒邪客于下焦,致气血凝滞不畅,经前及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故发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则气血运行不畅,故见面色晦暗,面部色斑等症。治疗当以温经散寒、活血止痛法为主。故上方中以桂枝、艾叶、炮姜、乌药温经散寒;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益母草、当归、香附活血祛瘀;薏苡仁益气健脾利湿。治疗不孕,陈宝贵反复强调“调经乃种子第一法”。患者经治疗后,面色晦暗好转,面部色斑减轻,月经不调明显好转,经治疗后诸症减轻,体现了中医治病整体观。此患者调经乃为怀孕,患者已成功受孕,达到治疗目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