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医经验 > 正文
  • 熊继柏医案口疮治验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3-26 16:35:02
  • 核心提示: 张某,男,25岁,南京人。门诊病例。 初诊(2011年08月18日):口舌生疮,反复发作2年,患处灼痛,进食痛甚,伴口臭、口干,多痰,尿黄。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辨证:脾胃积热。 治法:清胃降火

     张某,男,25岁,南京人。门诊病例。

        初诊(2011年08月18日):口舌生疮,反复发作2年,患处灼痛,进食痛甚,伴口臭、口干,多痰,尿黄。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辨证:脾胃积热。

        治法:清胃降火。

        方药:甘露饮合泻黄汤、封髓丹。玄参20克,生地20克,麦冬20克,天冬20克,黄芩10克,石斛10克,花粉15克,砂仁10克,黄柏10克,防风6克,甘草6克,栀子10克,生石膏15克,藿香6克,浙川贝20克,川牛膝20克。10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1年09月01日):口疮显减,口臭亦除,仍口干,多痰,偶有咽痛、齿衄,舌红,苔薄黄,脉滑。前方加栀子炭10克,15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2011年09月15日):诸症悉除,病告痊愈。嘱继以上方15剂,巩固疗效。

        按 口舌生疮,又称“口疳”“口疡”“口糜”等。明·申斗垣《外科启玄》谓口疮:“是湿热于胃口之上,乃脾之窍。”清·何梦瑶《医碥》曰:“口疳……积热所致。”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脾脏有热,冲于上焦,故口生疮也。”病机归于脾胃积热,上攻于口,熏灼肌膜。本案口舌生疮,日久不愈,口干、口臭,舌红,苔黄,脉滑数,属脾胃积热。甘露饮、泻黄汤合用,再加封髓丹、川牛膝导热下行,清降积热,而获全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