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医经验 > 正文
  • 清中汤治郁火胃痛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林中 时间:2013-01-24 10:22:00
  • 核心提示:  谭某,女,30岁,村民。于2004年9月初诊。患者因胃脘剧痛入院。诊断为“急性胃炎”。先服颠茄合剂,并肌注阿托品、非那根、维生素K4等鲜效,肌注杜冷丁可暂时缓解,旋即又剧痛不止。继用中药加味芍药甘草汤亦罔效,

      谭某,女,30岁,村民。于2004年9月初诊。患者因胃脘剧痛入院。诊断为“急性胃炎”。先服颠茄合剂,并肌注阿托品、非那根、维生素K4等鲜效,肌注杜冷丁可暂时缓解,旋即又剧痛不止。继用中药加味芍药甘草汤亦罔效,延余诊治。症见胃脘剧痛,拒按,心烦口苦,恶心欲呕,泛酸嘈杂。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病属火郁中脘,胃失和降。法当清泄郁火、和胃降逆。

      处方:黄连、法半夏各7克,陈皮10克,炒山栀子、茯苓、川楝子、白芍各12克,甘草3克,草蔻仁5克,生姜3片。水煎服。晚9时进药,2小时后痛势大减,午夜痛除,安然入寐。又进2剂治愈出院。

      白某,男,45岁,工人。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5年余。平素胃脘痛时常服用胃得乐、胃得安等证缓解。近一周胃脘剧痛,用诸解痉药罔效,邀余诊治。症见胃脘灼痛不已,痛势急迫,烦躁,泛酸频频,口苦口干而臭,舌红、苔黄腻,脉弦略数。

      此乃肝郁化火,横逆犯胃,治宜清火降逆。处方:黄连须10克,黑山栀子、茯苓、川楝子各12克,法半夏、草蔻仁各7克,甘草3克,生姜3片。药后3小时,病势大减。迭进2剂痛除。再诊上方去草蔻仁,加白芍12克,续服四剂,随访年余,病未复发。

      按   清中汤源于《统旨方》,由黄连、山栀子、陈皮、茯苓、半夏、草蔻仁、甘草、生姜组成。原治“胃中大热作痛”。余以之治急、慢性胃炎、溃疡病等引起的急性胃脘痛,证属郁火或实热者,屡试屡效。如属肝郁气滞尚未化火或虚寒胃痛不可妄投。方中黄连、山栀子苦寒清火;陈皮理气;佐半夏、草蔻仁、生姜之类,辛温以散邪,兼能降逆。郁散则火随之得泄,脘痛乃止。又恐连、栀苦寒戕伤脾胃,以茯苓、甘草健脾和胃。全方寒热相伍,辛升苦降,相辅相成。既清火开泄肝郁,又降逆和胃止呕,是临床治疗郁火胃痛良方。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