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医经验 > 正文
  • 不寐治验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林利华 时间:2012-12-13 07:43:00
  • 核心提示:  叶某,女,35岁。2001年7月初诊。主诉:上腹部食后胀痛发冷已5年。近因感冒引动胃肠功能紊乱而彻夜不寐2月余。每晚服安眠药方能入睡1~2小时,且睡不安稳。易急躁、易悲哭,上午神萎不振,下午寒热如疟,晚上反觉兴奋。纳呆,每餐

      叶某,女,35岁。2001年7月初诊。主诉:上腹部食后胀痛发冷已5年。近因感冒引动胃肠功能紊乱而彻夜不寐2月余。每晚服安眠药方能入睡1~2小时,且睡不安稳。易急躁、易悲哭,上午神萎不振,下午寒热如疟,晚上反觉兴奋。纳呆,每餐仅食少量米饭,仍感脘腹阻胀不舒,有压痛感,恶心。曾经市医院确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镜检查为浅表性胃炎。先后服中药2月余,均未效验。既往有胸闷、气短、心悸史,体质虚弱。诊见:自觉脘部发冷,痛胀彻背,拒按,纳呆呕恶,形寒肢冷,全身无力。舌暗,苔白厚腻,脉弦滑,两寸沉细无力。

      本病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始因心肾脾胃虚寒,升降失司,阻碍心肾相交,为病之本。湿浊中阻,则脘腹发冷,痛胀彻背,食入不舒,为病之标。正如《素问·逆调论》曰:“胃不和则卧不安。”《灵枢·经脉》曰:“胃中寒则胀满。”又《证者汇补》曰:“五脏之精,悉运于脾,脾旺则心肾相交。凡土虚脾病而心肾不交,阴阳不归,可见惊悸,不得卧,卧不得宁。”此案本虚不甚,邪势鸱张之际,“急则治其标”,仿《金匮》胸痹立法,用瓜篓薤白半夏汤加味,通阳散结、调气畅中以祛邪治标为先;再遵《脾胃论》调和脾胃恢复升降功能,沟通上下道路,达到心肾交通,以扶正治本。处方:全瓜篓12克,薤白、夜交藤、合欢花各15克,制半夏、丹参各18克,陈皮、藿香、木香各5克。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3剂药后,大便数次,胀痛冷减轻,知饥思食,可食100克米饭无不适感,白厚腻苔前端渐化,夜寐未安,脉如前。以上方化裁,去藿香、木香、夜交藤、合欢花,加入炒苍术12克,鹿茸粉、琥珀粉各2克(分2次另服),以温阳燥湿,化湿浊之邪。嘱服5剂。

      三诊:脘腹胀痛发冷消失,苔白厚腻全化,脉小滑,眠食均佳,精神渐振。改用成药人参归脾丸,每日3次,每次1粒,开水送下,连服2周,以巩固疗效。

      四诊:近2周夜寐又欠酣,并引动心悸脉结,胸闷气短旧恙,此为久病心脾两虚及本元素亏,再加上工作劳累所致。治拟甘麦大枣汤辅以补脾理气之品。处方:炙甘草、炒白术各12克,党参、丹参、黄芪、青龙齿(先煎)各20克,淮小麦100克,大枣50克,广木香5克。日1剂,水煎服。连服月余,诸症消失,劳累亦不觉心动悸,纳香寐安,遂将上方制成丸药常服,迄今未复发。

      按  本案初诊即以腹部发冷之寒象为特征作治疗依据,确立先祛邪后扶正之治则,投以温通之品以涤浊扬清,疏通上下。尔后调和脾胃,力谋自强,恢复升降功能,达到心肾交通之目的。本病后期用药,适当转换治法,故心悸脉结亦能逐步奏效。总之,用药之道,要根据不同阶段抓主症、立大法、选主方的同时,力求药证相符,适至其所,方可收桴鼓之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