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络病理论创新发展的启示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6-04 14:14:47
  • 核心提示: 驱动血管病防治不断取得新突破——络病理论创新蕴活力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在接受记者时表示,21世纪是生命科学时代,

     驱动血管病防治不断取得新突破——络病理论创新蕴活力

        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在接受记者时表示,21世纪是生命科学时代,中医的发展要采纳现代科技包括西医的许多新技术,充分借鉴现代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最重要的是还要保持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同时也要百花齐放,让各种学术观点自由发展,才能促进中医理论不断创新,推动学术的发展。

        络病理论创新研究是近年来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典范。以吴以岭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科研团队,在梳理总结几千年络病防治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络病理论研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首次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变”概念。以络病理论为指导,初始干预目前高发的血管病变,阻断心脑血管发病事件链,在用中药消融斑块、稳定斑块,改善冠脉痉挛以及整合调节复杂性心律失常,标本兼治慢性心衰等取得一批研究成果。

        络病理论创新研究对于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脑中风、恶性肿瘤等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开辟了心、脑、肾从微血管病变防治开始,进而阻断重大疾病发生的有效新途径。由此研发的国家创新药物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均在我国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显示出了络病理论创新的巨大临床价值。先后荣获国际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中医络病诊疗方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认为,这是络病理论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络病之说自古就有,《黄帝内经》多有记载,但比较零散;清代叶天士曾进行梳理,用以指导治病,并书写医案,但还不够系统;吴以岭的贡献就在于将络病系统化了,制定了标准,明确了症候分类规律,建立了临床指南,特别是根据络病理论研发了一系列中药新药。这些新药瞄准的是西医解决不了的或难治的一些疾病,取得非常好的疗效。

        渐成国内外医学界的研究热点——络病理论创新显价值

        近年来,络病理论创新性研究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成为中西医研究的一个热点。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相继成立,国内29个省市建立了络病分会,越来越多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生物学专家学者投身其中,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庞大研究群体。美国哈佛医学院、德州大学医学院、贝勒医学院、耶鲁大学、杰克逊实验室及英国卡迪夫大学、荷兰莱登大学等相继与吴以岭院士开展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在新加坡、美国的医学院校开设了《络病学》英文课程,并成立了“欧洲络病学会”。

        吴以岭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复旦大学等10多个大学与科研单位顺利开展了两项关于络病理论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次络病大会期间,又分别与钟南山、张运、张伯礼、王辰、杨宝峰、于金明等院士签约了6项络病相关科研合作项目。

        与美国得克萨斯州贝勒医学院合作开展的"通心络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课题,与美国杰克逊实验室合作开展的"中药肌萎灵冻干粉质量及作用机制研究" 课题,均列入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2013年与英国卡迪夫大学联合建立了英国卡迪夫大学-以岭医药研究院医药研究中心。“荷兰莱顿大学—以岭医药研究院联合医学研究中心”刚刚正式揭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指出,西药须先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病机制,找出靶点去干预,再找到化合物反复验证其有效性,往往花费很长时间,最后大部分却失败了。毕竟动物与人差别很大。中药则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尽管不是随机双盲,但临床疗效确切。在疗效基础上再去搞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方向相反,但成功可能性比较大。另外,中药是多靶点起效,相对与西药的单靶点,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复杂疾病防治具有特别的意义。

        推进中医药加快走向世界——国际化研究标准夯基础

        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难点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难以取得国际认可,而国际络病学大会通过广泛交流,推进适应现代医学的“话语体系”的构建,用数据和疗效打开门户。近几年来以岭药业先后开展了10项循证医学研究,目前已经完成6项。国内外医学界予以高度评价,《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刊登了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循证医学研究成果,编辑部特发评论:“让衰竭的心脏更加强劲——中医药开启了心力衰竭协同作用的希望之门”,并列入2013年度学术亮点。

        中医药采用国际化的研究标准,带来了医学实践的重大突破,更带来了国际上对中药的逐渐认同。伴随着连花清瘟胶囊、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等专利中药出口更多国家,伴随着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71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走实中医药国际化之路!

        近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提出“扩大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这标志着中医药国际化纳入国家顶层规划,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下,络病学等传统医学成为各方合作的新领域,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市场空间巨大。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钟南山院士表示,络病理论创新实践形成了中医药研究和发展很好的思路。络病学与西医学有很多很好的对比性,特别是在心血管病防治领域有很强的对比性。吴以岭走出传统中医经验医学的框框,开展了系统的循证医学研究,这让很多西医也能接受和使用这些中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