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劝君举笔须留意 医者用药宜精求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5-20 14:20:57
  • 核心提示: 每翻阅《医学心悟》,都被其开篇《医中百误歌》所震动,特别是文中对医家用药之误的论述,更令人振聋发聩:“医家误,药不中,攻补寒温不对证,实实虚虚误非轻,举手须知严且慎&hell

      每翻阅《医学心悟》,都被其开篇《医中百误歌》所震动,特别是文中对医家用药之误的论述,更令人振聋发聩:“医家误,药不中,攻补寒温不对证,实实虚虚误非轻,举手须知严且慎……”而观当今医林,确如医圣仲景所云,“曾不留神医药,精求方术……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

        近几年,笔者在临床上所看到大方多了,贵重方多了,不伦不类方多了,而经方、实用方、惠民亲民的方却少了。兹举数例,与同仁共诫。

        大方

        处方都在20味药以上,甚至30味、50味,还有百十味的;一张处方内,有补虚的、有疏肝的、有活血的,更有清热的、滋阴的及健胃的等,美其名曰“药味多,把得宽,治的病就多。”这类方,君臣佐使不明,寒热温凉堆砌,若能达到古人“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当真是咄咄怪事。

        贵重方

        处方都要开一些贵重药,如红参、西洋参、穿山甲、阿胶、藏红花、金石斛、三七等,甚至还要加一点冬虫夏草,不管病症是否需要,必有贵重药掺杂其中,问其何意?曰:“补益元气,增强抵抗力。”这类方,少则百十元一剂,多则上千元甚至近万元一剂,若问疗效如何?却着实难以定论。

        跟风方

        不论疾病的证候是寒是热、是虚是实,也不论何时、何地、何种体质,每张方都会有炮附子、淡干姜、肉桂、吴茱萸等辛温扶阳药,少则10克、20克,多则60克、100克,甚至更多。问其何意?曰:“现在人都是‘阳虚肾亏’。”这类方最为误人,但好像是一种“时尚”,不时入目,而服后出现毒副作用的,却也时有所闻。

        西医思维中药方

        开这类方的人,不是用中医理论思维去辨证论治,而是用西医诊断结果去寻方、开方。如CT提示为脑梗,就开活血化瘀药;检查为炎症,就开苦寒清热药;小便不利,便开利尿通淋药;肿瘤,就开破血攻毒药;抑郁症,就开逍遥散。如此遣方用药,偶然有效,但也不知其所以然,故效果也必然不会持久。

        以上四类方,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坐堂诊所常常见到,大医院亦常常见到,均与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相违背,却与“以药养医”的大背景有一定关系。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医者功底不厚,缺乏自信,故不能娴熟应用。《医中百误歌》云:“劝君举笔须留意”,确然应当作为医者之座右。

        以经方为例,古今医家无数次的临证经历证实,经方(包括经典时方)疗效肯定,且多数效卓廉价,可以说是惠民亲民方。要掌握运用这些法宝,就必须如药王孙思邈所说,“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有了这份仁心,就有了学习经方、名方的动力,就会摒弃遣方用药的陋习。

        对此,笔者提议,我们应当大力提倡学用经方,对于那些惠民亲民的经验方,也应当采取多种办法学习、推广、应用,才能让中医药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