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院积极贯彻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精神,认真扎实地推进十二五规划的分步实施,医院的综合保障能力、疑难重症救护能力和区域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在业务规模、学科地位、专科优势、管理效率、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取得了全面提升。
临床需求是中医药发展的原动力
1.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日益增长的重大需求。
2.降低医疗费用、探索中国特色医学模式的紧迫需求。
3.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的战略需求。
传统临床优势是中医药的特色
中医药的优势——“简、便、验、廉”。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治疗上疗效独特,具有广泛的普适性。在解决重大、疑难疾病上具有特色优势,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不可缺失的力量。我院的传统优势包括针灸、推拿治脊柱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妇科病、皮肤病、风湿病等。
1.通过总结中医传承脉络,提升了各学科专业对脊柱病中医药理论内涵的认识。
2.通过重大项目、重点学科及重大成果的实施、凝练和总结,有效推进脊柱病临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大规模展开,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的创新性成果。
3.通过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强化了脊柱病中医药领军人才的培养,打造了一支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脊柱病临床人才团队。
如何走中西医结合之路
学科引领,构筑中医、中西医结合优势学科群;专科建设,构筑五级(国家-部-市-局-院级)专科网络;以中医、中西医结合特色技术为主导,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体现中西医结合临床优势;围绕临床关键问题开展研究,科技引领支持临床,打造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高地;学科交叉提升了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水平。
以中西医结合为医疗主体,整合中、西医各学科优势,积极开拓传统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道路,各级各类重点专科(专病)在中西医结合理论、诊疗技术和临床疗效上成绩显著;找准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切入点和突破点,脑卒中、脊柱病、痛风、再障、耳鸣耳聋等16个重点病种达到国内或上海市领先水平;大胆创新中西医结合医疗管理模式,开展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质量管理和临床路径管理,优化重点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创新医疗模式体现中西医结合优势。疾病单元——以重点病种研究为着力点,以临床路径为贯穿线,多学科整合建立卒中单元和脊柱病单元,体现以疾病诊治链为纽带的中西医结合特色;整合门诊——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开展代谢病、耳鸣耳聋、骨质疏松、脊柱病、疼痛、慢性疲劳综合征等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针、推、康、药、心理疏导联用的一门式整合门诊,形成特色优势。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