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巧用甘麦大枣汤治经闭二例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贾佩琰 时间:2013-02-21 10:41:00
  • 核心提示:  甘麦大枣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为治妇人脏躁而设,今用来治疗经闭,实为临床之一得。  案一 王某某,女,35岁。2005年3月12日初诊。患者19岁结婚,生育二胎,因在24岁分娩第二胎时出血过多,自此月经一直未潮11年,伴有头

      甘麦大枣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为治妇人脏躁而设,今用来治疗经闭,实为临床之一得。

      案一  王某某,女,35岁。2005年3月12日初诊。患者19岁结婚,生育二胎,因在24岁分娩第二胎时出血过多,自此月经一直未潮11年,伴有头晕目弦,胃中嘈杂,神疲肢倦,腰膝酸软,两颧发红,心悸,夜寐多梦,善太息,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病由产后失血过多,血虚无以灌注冲任之脉,心火亢盛,脾阴不足,拟甘润滋补以益心脾之法。处方: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15枚,每日1剂,嘱服半个月。

      二诊:自诉服上方10剂后,月经来潮,腰腹略有胀痛,经色正常,四天月经干净,诸症渐向愈。按前方续服1个月。随访2年月经按期来潮。

      案二  周某某,女,28岁。2006年4月15日初诊。患者20岁结婚,2年后生育一胎。分娩后经潮2次,自后5年月经未潮,经多方医治罔效。形体消瘦,胃纳不佳,四肢倦怠,夜寐多梦,心悸气短,时有盗汗,口燥咽干,颜面午后潮红,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脉证合参,为火盛灼津,脾阴暗耗,肝木失养,水亏精伤之候,拟滋阴润燥之法。处方:甘草15克,小麦60克(浮沉各半),红枣20枚,每日1剂。嘱咐服20天。

      二诊:服上药后,夜能安卧,少梦,盗汗止,食欲大启,精神较前好转,余证皆减,但月经未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较前平和,知心肾初交,津液渐复,仍按前方继进半月。

      三诊:自诉服至第五天月经来潮,腰不痛,腹不胀,月经量多色正,3天经净,余证皆除。要求再拟一方以求得育,改拟逍遥散加味以善其后。于2008年仲冬生一女孩。

      《景岳全书·妇人规》谓:“凡妇女病损,至旬月半载之后,则未有不闭经者。正因阴竭,所以血枯,枯之为义,无血而然……欲其不枯,无如养营;欲以通之,无如充之……奈何今之为治者,不论有滞无滞,多兼开导之药。其有甚者,则专以桃仁、红花之类,通利为亊。岂知血滞者可通,血枯者不可通也。血既枯矣,而复通之,则枯者愈枯,其与榨干汗者何异,为不知枯字之义耳。”张氏之论,明确指出了经闭由于血枯或血滞的治疗原则。临床上可概括为虚、实两大类,虚劳多为血枯,实者多为血滞,治疗上当依“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法则。

      案一经闭11年,因产后失血过多,而导致肝血虚少,脾阴暗耗,故证见头晕目弦,胃中嘈杂,神疲肢倦。又肾为癸水之本,肾阴不足,水不济火,则证见腰膝酸软,两颧发红,心悸,夜寐多梦等。气血两亏,经源枯涸,月经自然难以来潮。此症虽为虚证,但不宜大补,虽有虚火,更不宜苦降,故用甘麦大枣汤取其甘平之味,养胃生津化血以达胞室,使肝血得养,脾阴得滋,水火得济,则经自通矣。若妄投通行利滞之品急切图功,即或能竭蹶一行,而血海益涸。案二经闭5年,证见形体消瘦,纳差,四肢倦怠,夜间睡眠梦多,心悸气短,盗汗等侯。活血破瘀之品可见前医多用之,视其舌脉,乃心火亢盛,水不济火,肝、脾、肾三阴亏损之候。更取甘麦大枣汤,以生津液,滋阴润燥,使胞室得濡,血海得充,则天癸自行矣。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