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附子用之不慎亦伤阳

  • 来源:中华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11-12-08 08:56:00
  • 核心提示:  《伤寒杂病论》中用附子共有39方,以“枚”作为计量单位的有34方,最少者用1枚,最多者用3枚。经实物考察折算,1枚附子约5克,可知仲景用附子量当在5~15克之间,用量不及则无济于病,太过则损伤阳气。然为医皆知附子
      《伤寒杂病论》中用附子共有39方,以“枚”作为计量单位的有34方,最少者用1枚,最多者用3枚。经实物考察折算,1枚附子约5克,可知仲景用附子量当在5~15克之间,用量不及则无济于病,太过则损伤阳气。然为医皆知附子温壮阳气,未有问津附子亡损阳气。

      附子何以温阳,因其味辛性热也。阳虚寒证多凝滞,治以辛行散,以热温煦,即辛热合体以温阳散寒。如《本草经读》曰:“附子,味辛气温,火性迅发,无所不到,故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又如《本草正义》曰:“附子,本是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

      附子何以亡阳,因其味辛性热也。味辛太过多耗散,性热太过多伤气,即辛热合体太过则亡损阳气。附子温阳为其常,亡阳为其变。治病因病变证机而选附子用量,药后病趋康复,为之常;治病未能因病变证机而择附子用量,药后因辛热而耗损阳气,为之变。

      用温热方法治疗寒证,本应寒去病除,理之常也;温热方法误治热证假寒,本应热加病甚,理之常也。温热太过能否引起亡阳,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29条中明确指出:“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112条:“伤寒,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金匮要略》:“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火邪”何以伤阳亡阳?《金匮要略论注》注释为:“乃火劫亡阳致神明散乱。”《伤寒杂病论字词句大辞典》:“‘火邪’是代表致病原因,而不是代表病变证机。同时也提示认识‘火邪’,仅仅是作为认识病因的一个方面,且不可认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能治疗“火邪”证机。”亦即用“火”法本以治病,但因用之太过则能亡损阳气。诚如张仲景云:“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

      温热药辨治阳虚寒证,用量贵在切中病变证机,才可药到病除;若用量太过,势必引起病证表现与热药相格拒,即热药不得入阴,阴寒更甚,更因温热太过不得入阴而伤气,以此加剧阳虚病变证机;温热药误治热证假寒,以热助热,势必导致邪热太盛而竭阴,阴竭无以涵阳,阳失阴化则亡,亦即热极生寒,物极必反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