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赵民生:苦冒眩者泽泻汤主之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10-05-07 15:19:00
  • 核心提示:  眩晕多属慢性疾患,不易根治,每遇情志、疲劳等而诱发。《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说:“病痰饮者,当温药和之……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泽泻汤是用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以

      眩晕多属慢性疾患,不易根治,每遇情志、疲劳等而诱发。《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说:“病痰饮者,当温药和之……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泽泻汤是用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方中泽泻除湿化痰,白术健脾燥湿,二者配伍可从标从本来对付痰饮之邪。

      早在《类聚方广义》载:“支饮眩冒症,其剧者,昏昏摇摇,如居暗室,如居舟中,如步雾里,如升空中,居屋床褥,如回转而走,虽瞑目敛神,亦复然,非此方不能治。”就是说本方所用范围为痰饮阻闭清窍的眩晕。即突然发作,头昏眼花,如坐舟车之上,而至旋转,恶心,呕吐。

      主眩的方剂很多,要区别运用。比如苓桂术甘汤主眩,但所主是起立时身体动眩,平卧时则缓解,具有明显的体位性特征,而本方则不受体位影响,平卧时也因眩而不敢睁眼与转头。再有五苓散也主眩,但其证有口渴与小便不利。这两个方中都用了桂枝,都有气上冲的特点。

      笔者临床上以泽泻汤为主方加减治疗眩晕,取得显著疗效。

      案1  某女,32岁。患头痛兼头重,如同铁箍勒于头上,其病1年有余,而治疗无效。切其脉沉缓无力,视其舌体则硕大异常,舌苔白且腻。辨此证为水饮挟湿,上犯清阳,所谓因于湿而首如裹也。治当渗利水湿,健脾化饮。用泽泻18克,白术10克,天麻6克,水煎服,日1剂。此方共服4剂。一年之病,从此渐渐而愈。

      案2  某女,40岁。在近3年先后眩晕5次,多因过劳诱发。每每发作均须住院。在3天前,突发眩晕,呕吐,睁眼翻身觉天旋地转,唯闭目静卧才安。不热,无畏寒,苔薄白,脉滑。辨为痰浊中阻型眩晕。以泽泻60克,白术30克,天麻15克,菊花12克,水煎服,日1剂。2剂后,眩晕减半,3剂后能坐,见其面白,纳呆,苔白腻,脉滑缓,改用泽泻汤合半夏天麻汤加减。半夏10克,白术15克,天麻10克,党参15克,陈皮10克,茯苓20克,苍术8克,泽泻30克,麦芽20克,甘草5克。服3剂而愈。

      案3  某女,70岁。素有轻微耳鸣,于1周前感冒后,发现左耳鸣明显加重,并见耳聋。经服感冒冲剂后,感冒症状虽有缓解,但仍左耳鸣如蝉,耳聋,且伴胸闷,耳门按痛,耳内阻塞感,微有咳嗽、鼻塞,头部闷重。舌淡,边尖有瘀点,苔白滑,脉细弦。查体可见耳鼓膜轻度充血,鼻黏膜充血,下鼻甲肿大。证属风寒未尽,水饮闭窍。用温阳化饮,行气开窍方药。方用泽泻汤加味:泽泻30克,白术40克,石菖蒲15克,辛夷花12克,柴胡12克,川芎12克,蜂房20克,茯苓30克,丹参30克,响铃草30克(后下),服上方2剂后,患者顿觉耳鸣、耳聋已去大半。再进2剂后收功。再用调补肝肾之品而痊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