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孟琳升:《内经》的“天地”观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10-04-28 15:08:00
  • 核心提示:  查《内经》所言,则“天地”有二说:其一指天为高空,古称太空,今谓天空或空中。因人居于上下天地之“气交”之中,故以人居之所而分,其上则为天,其下即为地。《阴阳应象大论》曾给以明确诠释:“清

      查《内经》所言,则“天地”有二说:其一指天为高空,古称太空,今谓天空或空中。因人居于上下天地之“气交”之中,故以人居之所而分,其上则为天,其下即为地。《阴阳应象大论》曾给以明确诠释:“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都指的是立足于大地、遥望于无际的星空这一广阔无垠的空间。

      其二即《五运行大论》与《气交变大论》所言之天地。《内经》认为,“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六节藏象论》)。所谓“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六微旨大论》)。然而天地由元气所生成,化为阴阳、五行。若对它们的运动所出现的天气现象、气候变化、物候征象等变化规律加以考察,便可测知天地对万物及人的影响。这便是“天垂象,地成形”,“仰观其象,随远可知也”。

      经过漫长的岁月,复加反复多时代、多人次的专门“观象”,古人总结出了五运六气理论。所谓“五运”,即木、火、土、金、水等五行,“在地的五方气流”(《素问注释汇粹》下册554页);所谓“六气”,即风、热、湿、火、燥、寒六种“周于天外”的气候变化要素,分别以三阴三阳冠名(同上547页)。正因为五运与六气是天地中阴阳之气的升降运动,“天干统运,地支主气”(同上554页),所以在《内经》的运气七篇大论中,“天地”多指五运六气而言。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