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蒋健:肝气郁结“心为噫”

  • 来源:医药星期三 作者: 时间:2010-03-23 14:12:00
  • 核心提示:  嗳气古称“噫”,是指臂中浊气 上逆,经食道由口排出的病证。病机主要由于胃气上逆,病位主要在 胃、脾、大肠。此外,须知暖气的病 机与肝、心等脏也有密切关系,这 种特殊类型的嗳气并不属于脾胃 病的范畴
      嗳气古称“噫”,是指臂中浊气  上逆,经食道由口排出的病证。病机主要由于胃气上逆,病位主要在  胃、脾、大肠。此外,须知暖气的病  机与肝、心等脏也有密切关系,这  种特殊类型的嗳气并不属于脾胃  病的范畴,而是属于心、肝等精神  神经系统的疾患(郁证)。结合具  体案例分析于下。
      1.肝气犯胃案顾女,55岁,  2006年11月7目就诊。主诉:暖  气、胃脘胀满隐痛半年余,食后尤  甚,情绪不舒,右胁痞胀,睡间流  涎,晨起刷牙时恶心,乏力,头重,  目眩,纳寐欠佳,小便频急,舌暗  红,舌下络脉瘀曲显露,苔薄黄,脉  细弦。肝气犯胃;疏肝和胃;柴胡  疏肝散、越鞠丸合甘麦大枣汤加  减:柴胡9克,香附15克,枳壳12  克,川芎15克,白芍12克,山栀12  克.苍术9克,茯苓12克,麦芽15  克.神曲12克,淮小麦30克,炙甘  草12克,大枣10枚,艾叶6克,7  剂。二诊(11月14日),服至第2剂  即胃不痞胀隐痛,现暖气、恶心亦  止,流涎不再。
      《类证治裁》云:“肝木性升散,一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为暖、为  胀、为呕食泄……皆肝气横决也。”  明确指出肝气犯胃、木土同病,可  以导致包括暖气在内的很多症  状。如本案肝气犯胃的症状有暖  气、脘痞胃痛、纳呆、晨起恶心、夜  间流涎、情绪不舒、右胁痞胀、目  眩、失眠、头重、乏力、小便频急等  等。虽然症状多种多样,但大抵包  括消化系统(脾胃)的症状和精神  神经系统(心肝)的症状两类。其  中肝气郁结是“因”,乘土犯胃是  “果”。所以,如果见其以“暖气”为  主诉而只知采用和胃降逆的方药  进行治疗,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  应该针对肝气郁结的基础病机疏  肝解郁为先。方宗柴胡疏肝散、越  鞠丸、甘麦大枣汤疏肝调气养心为  治,不降胃逆而嗳气自除,并且暖  气以外的许多症状也随之消失。    
      这种因肝气犯胃而导致出现脾  胃病症状的患者在临床上十分多  见,辨证与施治都不算困难。另有  一种嗳气,虽然大致也可归于肝气  郁结类,但更与心有关。辨治有一  定难度。
      2.肝气郁结。心神失养案姚  女,55岁,2008年8月12日就诊。主诉:嗳气、泛酸、胃脘嘈杂,已有3年,近来加重,口苦口干,易自汗  出,胃纳一般,大便干结,舌质红,  苔白腻,脉细弦。有慢性胃炎。以香砂六君子汤合左金丸加味:党参  12克,苍白术各12克,茯苓12克,甘  草6克,香附15克,砂仁3克,半夏  12克,陈皮12克,川连9克,吴萸3  克,煅瓦楞40克,厚朴12克,干姜  10克,7剂。
      二诊(8月19日):泛酸嘈杂虽减半,但嗳气、口苦依旧。经详细问诊得知尚有悲伤欲哭,心烦易怒,每情绪不舒时则胃痛。重新诊断为肝气郁结、心失所养;养心安神、疏肝解郁;改投甘麦大枣汤合
      丹栀逍遥散:淮小麦30克,炙甘草12克。大枣7枚,丹皮10克,山栀12克,柴胡12克,白芍12克,当归30克,白术12克,薄荷6克,茯苓15克,枣仁15克,厚朴15克,枳壳12克。7剂。
      三诊(8月29日):嗳气、嘈杂几止,口苦减半。
      《素闻·宣明五气篇》云:“五气所病,心为噫。”明确指出噫症可由心病所致。初诊信息采集时忽略了“口苦”、“口干”、“易自汗出”以及“舌质红”的含义,当作一般的脾胃病论治;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左金丸治疗后,由于患者确实兼有脾胃病存在,故泛酸、嘈杂减半,但暖气、口苦依旧。二诊时详加追问得知患者尚有悲伤欲哭、心烦易怒、 情绪不舒等一系列精神神经系统的症状;还有一个反面的证据是,本案嗳气如果是由于脾胃病引起的,理应在初诊时与泛酸、嘈杂同时改善,现独嗳气未愈。综合以上,嗳气显系肝气郁结、心神失养所致。改投以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丹栀逍遥散疏肝解郁泄火从郁论治后,噫竟自除。
      《内经》所说的“心为噫”并不属于脾胃病。“心为噫”可以理解为心主神明和/或肝主疏泄(情志)的功能失常所导致的暖气,其病理机制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凡肝气郁结,影响肝藏血的功能,或脾气虚弱,影响脾生血的功能,皆使心失所养;心之为病,如百合、脏躁“如有神灵者”,可以发生包括暖气在内的多彩症状;(2)肝:情志失和,肝气郁结难以条达,使肝气上升太过而撞胃为噫;(3)胃:恼怒忧郁,肝气横逆犯胃,使胃气失降为噫。
      如果说,脾胃病本身所致暖气是属于消化系统的疾患,肝气犯胃所致嗳气是兼属消化系统与精神神经系统的疾患,那么,肝气郁结、心神失养所致嗳气纯粹是属于精神神经系统的疾患,与脾胃无关或关系不大。这种类型的暖气有以下临床特征:(1)有肝气郁结的表现,更有心神失养的表现,即精神神经系统临床表现明显;(2)虽然肝气郁结,但肝气并不犯胃,除暖气外,其他脾胃症状甚少或阙如;(3)由于暖气的病机主要不是由于胃气上逆所致,因而治疗不需要和胃降逆,只要养心安神、疏肝解郁即可。
    “心为噫”属于郁证范畴,多见  于胃神经官能症。这类患者都有  不同程度情绪抑郁的临床表现,暖  气因精神刺激诱发或加重。还有一个最为有用的鉴别方法是,看其  嗳气是否可以自主或受暗示。暖  气由内脏植物神经支配,是“不由自主”、无法由意志控制的,但部分  这类患者却可以由本人的意志控  制暖气,欲噫则噫,欲停则停;部分患者嗳气明显受到暗示影响;或有部分患者以手按压胃脘辄噫,不按则不噫,等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