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卓思源:“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之我见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10-01-30 09:34:00
  • 核心提示:  经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王冰注曰:“刚正果决,故官为中正;直而不疑,故决断出焉。”故《灵枢·四时气》有云“邪在胆,逆在胃”之说,可见胆有邪可影响及胃。临床上某些胆汁反

      经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王冰注曰:“刚正果决,故官为中正;直而不疑,故决断出焉。”故《灵枢·四时气》有云“邪在胆,逆在胃”之说,可见胆有邪可影响及胃。临床上某些胆汁反流性胃炎出现口苦、呕逆、泛酸诸症,大多因胆有郁热、胃气上逆而见是症。胃炎的发作常与情志变动有关,其病机为气机郁结、肝胆失于疏泄、进而殃及脾胃的升降。 

      病起于肝胆,症见于脾胃,盖胃为腑,主受纳,居于中焦,乃水谷之海,以司水谷升降出入之职能。然厥阴肝木,少阳胆腑,均主疏泄,肝气条达,胆液畅泄,令胃气和顺通降,有助谷气之受纳运化。又脾与胃互为表里,以膜相连,同居中州,胃主纳而脾主运,脾为胃行其津液,相互协调,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及精微的输布,营养全身,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土为万物之母”,胃主降而脾主升,相反相成,脾气升则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糟粕得以下行。胃喜润而恶燥,脾喜燥而恶湿,二者润燥相济,阴阳相合,司饮食之传化,故《临证指南医案》又谓:“太阴湿土得阳则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由上述可见,胃欲司其受纳通降之功,与其他脏关系至为密切。胆腑在消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旦受伤,则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胆囊术后,胆腑功能受损,脾胃功能失调,验证了胆腑在脾胃消化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灵枢·四时气》说:“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胆腑功能正常,则脾胃健运,脾胃乃后天之本,生化有源,则余脏安之,生化无源,则诸脏皆衰。故李东垣云:“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藏安之,所以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