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名
《说文》日:“疫,民皆病也。”作为一个疾病名称,疫是指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并能引起大流行的一类疾病。甲型HINl流感(以下简称“甲流感”)自今年3月在墨西哥和美国等地爆发后,即向其它地区迅速蔓延,很快呈流行趋势,故甲流感属于疫病的范畴。从发病情况来看,多数确诊患者有发热表现,体温升高,病性属“温热”,故甲流感的中医病名应诊断为瘟疫,属于新发温病。
2病因病机2.1正气虚弱《素问·刺法论》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由此看出甲流感的发病与正气虚弱有关,正气决定着病情的发展和预后,正气虚弱的患者病情发展凶险。《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认为儿童、老年人、妊娠妇女易发展为高危病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人群正气虚弱。
2.2感受疫疠
目前出现的甲流感。其西医病原学已经明确,该病由A型流感病毒、HlNl亚型病毒毒株所引起。从中医学角度讲,感受疫疠毒邪是其主要病因,《瘟疫论》日:“本气充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外感疫疠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内舍脏腑,正气虚损,邪气乘其位,弥漫三焦,耗伤气津,气血损伤,内闭外脱,终至危象。
2.3五运六气
今年的五运六气是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故病因病机还应该注意“湿”的因素。《素问》称年干为己的年份为“卑监之纪”,日“其病飧泄,邪伤脾也”,故甲流感除具有一般感冒症状外,还有腹泻、呕吐等。《灵枢》日“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故肌肉酸痛也是湿邪伤脾的表现。
3诊断依据
3.1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咯痰、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体征主要为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被诱发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3.2辅助检查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可呈阳性。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流感病毒.合并病毒性肺炎时肺组织中亦可分离出该病毒。动态检测血清甲流感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合并肺炎时狮肺内可见片状影像。3.3西医诊断
可分为两个层面。以下3种情况诊断为疑似病例:①与疑似或确诊病例接触并出现症状;②7d内到过疫区并出现症状;③出现流感样症状且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进一步检测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亚型。出现流感样症状,同时有以下1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为确诊病例:①甲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②分离到甲流感病毒;③血清甲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3.4中医诊断
王玉光等㈨对6例确诊病例进行中医证候学研究发现,表卫症状较轻,多见无汗、咽痒、肌肉酸痛等;其内热较重.主要表现为口渴喜饮、咽干;以肺失宣肃导致咳嗽表现多见。但多无痰或少痰;发热特点多见发热、恶热重或恶寒轻,多见咽部红赤、目赤;舌质红、暗红或淡红。疾病流行之时.应结合中医四诊,及早做出诊断以控制病情流行。
4辨证论治
西医抗病毒一线药物为奥司他韦,《甲型HlNl流感诊疗方案》中医辨证论治主要分为以下3型。
4.1风热犯卫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处方:银花15g、连翘15g、桑叶10g、杭菊花10g、桔梗10g、牛蒡子15g、竹叶6g、芦根30g、薄荷(后下)3g、生甘草3g。苔厚腻加广藿香、佩兰;咳嗽重加杏仁、枇杷叶;腹泻加川黄连、广木香。中成药:疏风解毒胶囊、香菊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双黄连类制剂、藿香正气、葛根芩连类制剂等。疏风解毒胶囊由虎杖、连翘、板蓝根、柴胡、败酱草、马鞭草、芦根、甘草组成,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利咽,研究表明该药治疗甲流感有显著的疗效。
4.2热毒袭肺
主症: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治法:清肺解毒。处方:炙麻黄3g、杏仁10g、生甘草10g、生石膏(先煎)30s、知母10g、浙贝母10g、桔梗15g、黄芩15g、柴胡15g。便秘加生大黄。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等。连花清瘟胶囊由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组成,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之功,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该药对甲感病毒具有明确的拮抗作用,特别是在改善咽痛、咳嗽、咳痰等症状方面明显优于达菲组。
4.3气营两燔
主症:高热,烦躁不安,甚者神昏,咳嗽,胸闷憋气,或喘促气短。舌质红绛,苔黄,脉细数。治法:清气凉营。处方:水牛角15g、生地15g、赤芍10g、银花15g、丹参12g、连翘15g、麦冬10g、竹叶6g、瓜蒌30g、生石膏(先煎)30g、栀子12g。便秘加生大黄;高热肢体抽搐加羚羊角粉。中成药:安官牛黄丸、喜炎平、痰热清、血必净、清开灵、醒脑静注射液等。
5预防调护
我国今年9月初正式获得甲流感疫苗的生产注册申请,成为全球第一个完成疫苗研发和注册使用的国家。接种疫苗是一种很好的预防方法,以下主要介绍有中医特色的预防和调护方法。
5.1及时隔离
史书载,晋代有“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疾,百日不得入宫”这一严格的隔离措施。《瘟疫全症全书》日:“瘟疫盛行,毋近病人床榻,染具秽污。”甲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鼻、眼睛、分泌物、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传染,因此应及时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进行隔离,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对疫地和患者家庭进行消毒。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健康人群应经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咳嗽和打喷嚏后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卫生纸扔进垃圾桶,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外出应戴口罩,勿接近患者污染过的物品等。
5.2增强正气
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指导思想下,古代医家非常强调通过增强人体正气来预防温病,如《素问》日:“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积极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营养供应,保证足够的休息,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特别是老年人、小孩、体弱者还应根据天气的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这些对预防甲流感起着重要作用。
5.3药物预防
笔者认为《医方类聚》玉屏风散预防甲流感是一剂良方。该方益气固表、抵御外邪,犹如屏障,现代研究该方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病毒抗感染的作用,符合增强人体正气的指导思想。另外,还可以参照以下方药预防:①太子参10g、苏叶6g、黄芩10g、牛蒡子10g,适用于素体虚弱,易于外感者;②大青叶5g、紫草5g、生甘草3g,适用于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者;③桑叶10g、金银花10g、白茅根l5g,适用于口、鼻时有干燥,小便黄者;④苏叶10g、佩兰10g、陈皮10g,适用于常有口粘、腹胀、便溏者;⑤藿香6g、苏叶6g、银花10g、生山楂10g。适用于易夹食夹滞的儿童,此类儿童容易“上火”,口气酸腐,大便臭秽或干燥;⑥银花3g、大青叶3g、薄荷3g、生甘草3g,适应于易患咽喉疼痛者;⑦鱼腥草5g、金银花5g、菊花5g、苏叶3g、芦根10g,适用于流行期间上述6方适应人群症状不明显者。
6结语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表的《中国中医药防治甲型HINl流感报告》认为中医药对甲流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还有学者报道中医药抗甲型H1N1流感有独特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