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王得宝:小议《伤寒论》卫气生成理论

  • 来源:环球中医药 作者: 时间:2009-12-18 14:47:00
  • 核心提示:  有关卫气生成的观点提法甚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卫出上焦、卫出中焦与卫出下焦三种不同的看法之争。各类观点虽亦旁征博引或自圆其说,但以《伤寒论》为据加以完善者却甚为鲜见。  笔者在研习仲景之论时发现,作为中

      有关卫气生成的观点提法甚多,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卫出上焦、卫出中焦与卫出下焦三种不同的看法之争。各类观点虽亦旁征博引或自圆其说,但以《伤寒论》为据加以完善者却甚为鲜见。

      笔者在研习仲景之论时发现,作为中医第一部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理论与临床的经典,其中对卫气根于下焦、养于中焦、宣于上焦已有了充足的认识,故尔方能长期指导临床辨治营卫疾病而卓有疗效。故不揣简陋,试探于下。

      1卫气根于下焦

      在《伤寒论》太阳病上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中,明确提出,由于发汗太过,引起体表之卫气严重不足,出现漏汗不止的症状;因为卫气虚,而使小便不能正常气化,则小便难;气为津之帅,卫气虚则不能运行津液,四肢因津液楣对不足丽出现了轻微的颤抖和屈伸不利,仲景加炮附子一枚,以从卫气之根补充卫气,让卫气泉涌而后水流自成,加之以桂枝汤调理后天脾胃,则卫气充足,可行卫气防御、温分肉及气化之功能。如“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等等,均体现出在卫气损伤程度较重之时,仲景以下焦肾阳为根本。当表证中出现肾阳不足时则兼顾,甚至舍弃表而只从内治疗。如91条中伤寒出现下利身疼痛等症状,突现出肾阳不足时,急当救里,而选用四逆汤,舍弃表而从根,培根则使树得以荣。

      2卫气养于中焦

      后世提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更使《伤寒论》卫气生成理论得以明示。在《伤寒论》“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尤其在桂枝汤的服用方法“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充分的体现出人体卫气,来源于水谷,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的营卫养于中焦机理。从第十二条来说,由于卫气不充足,不能完全卫外,而使其防御和司开合等功能不能正常运作,出现了汗出、发热、恶风等症状。由于汗出则营相对损失,汗出又伤及卫阳,从而使卫气更弱不能卫外则怕风。因此桂枝汤调和营卫,其本质是调理脾胃,当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化生水谷成为营卫才能得力。仲景一则用桂枝汤调理脾胃功能,另外用粥养来提供水谷,两者相辅相成,有桂枝汤作为铺垫,则粥能化为营卫,从而充养体表卫气之不足,有粥作为后继则桂枝汤调理脾胃作用则得以持久,卫气养于中焦则显露无疑,更是桂枝汤成为群方之祖的根基得到很好的体现。后世李东垣《脾胃论》更加强调了脾胃为升降之枢纽,把桂枝汤证之法发挥的淋漓尽致,提出的甘温除大热等等各种治法,充分的展示了卫气养于中焦的机理。

      3卫气宣于上焦   

      卫气经过下焦先天之气的推动,升与中焦,并中焦充养,而上至上焦,在“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的功能下,宣于体表,布于周身,充分发挥卫气卫外防御、司开合、温分肉,肥腠理的功能。如果卫气在上焦宣发不畅则会出现如“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所描述的症状。由于卫气被阻而运行不畅,则出现疼痛,卫气被郁闭则出现怕冷无汗,卫气不能被宣发则会出现喘。此等症状主要是由于卫气的宣发不畅引起,关键在于上焦的宣发功能不能正常。此时用麻黄汤来宣发卫气,而麻黄作用主要是宣通身体之阳气,配合桂枝甘草,则源于《黄帝内经》中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有卫气不足的一面,用桂枝甘草略补中焦之气。但主要病机在于卫气不畅,而不在虚。杏仁主要是防止麻黄过于宣散而用,以宣中有降来佐治。所以麻黄汤主要体现在卫气不宣的方面,此为卫出上焦的典型例子运用。“出”之意在于宣,而不在于生,但其作用则对于卫气生成有莫大关系,因为卫气的功能体现全在于此宣上,无宣发则卫气不能布散,功能就无法正常行使。因此卫气出于上焦,是卫气生成的延伸。 

      4讨论

      卫气根于下焦,养于中焦,宣于上焦,很好地体现出了中医遵从“道法自然”,“天人相应”的原理。《伤寒论》更是从人体生理病理出发,通过少阴和太阴的关系,从实例中明确了卫气生成的原理,并有效地指导临床。卫气根于下焦,仲景据卫气损伤程度而确定表里的用药法度,如重症的四逆辈,略轻而用麻黄细辛附子汤,以及更轻的桂枝加附子汤等,层层顾护卫气之根。卫气养于中焦,脾胃为后天之本,为卫气充养之所,当出现表证卫气不足,不能顾护其表时候,仲景投以桂枝汤,以复卫气之本,在麻黄汤中桂枝甘草的配伍,以及麻黄桂枝各半汤,及桂枝二麻黄一汤等,充分体现到卫气之本在于中焦,养脾胃则宣发有源,不会因为宣而使卫气虚,引起邪气内攻。卫气宣于上焦,是卫气功能的体现,卫气不宣则功能失常,所以仲景制麻黄汤、大青龙汤等等麻黄汤类方剂。因卫气不宣而郁闭,则出现各种症状,如恶寒、身疼、发热等;因卫气不宣而出现阳明腹气不降而太阳阳明合病等,选用麻黄汤类方,其依据均在于宣上焦之卫气,恢复卫气之功能。卫气之争本质均是从某一角度揭示卫气生成运行,从而指导临床治疗,而仲景在《伤寒论》已经从临床的角度给与很好的诠释,因此对于《伤寒论》的研究不仅可使提高我们的临床水平,而且对于治病规律以及仲景眼中的人体生理病理规律研究,可以解决我们很多中医理论中的困惑,将受益莫大。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