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曾提出“治病求本”,“当识因人因证之辩,盖人者,本也,证者,标也。证随人见,成败所由。故当以人为先,因证次之。”此“本”即个人体质,中医学认为体质因素往往决定个体对外邪的易感性、病邪的从化、临床表现和预后转归。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五种体质:阴虚、血瘀、痰湿、气虚和气郁体质,五种体质病机不同,体质特点不同,临床防治亦有区别。中药食疗有温和、安全、有效和多靶点调节的作用,通过食物治疗调整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对于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辅助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和干预糖尿病的转归均有很大的意义。本文根据易患糖尿病的五种体质,提出了常用的饮食调养方法。
1阴虚体质的饮食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素体阴虚,五脏虚弱是消渴病发病的内在因素,素体阴虚是指机体阴液亏虚及阴液中某些成分缺乏。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实质,这与先天禀赋不足,房事不节,过食膏腴,精神过度紧张或过用辛温香燥之品有关。积热伤阴,阴伤则燥热更甚,燥热甚则阴更伤,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耗损肺、脾、胃、肾诸症之阴而致成本病,特别是肾脾两脏的亏虚在消渴证的发病中起决定作用。这类患者平素易口干咽燥、鼻干口渴,有烘热感觉,眼感干涩,视物不明,皮肤偏于,易生皱纹,眩晕耳鸣,睡眠较差,或腰膝酸软,或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舌质嫩红或绛干无苔,脉象细数。滋阴为首务。阴虚体质的病理基础是体内真阴的不足,阴不足多有内热,故应滋阴,佐以清热。平时饮食应注意培补真阴,所谓“壮水以制火”。多吃滋阴润燥之类的食品,如金针菇、银耳、黄豆菜、绿豆芽、菠菜、番茄、橘子、柑、橙、柚子、甲鱼、山药、百合、枸杞、枇杷之类,忌食辛香燥热,如葱、姜、蒜、海膻发物、烈酒之类,并可采用如下食疗配方。1.1菠菜内金山药汤
配方:鲜菠菜250g,鸡内金10g,山药50g,精盐、味精少许。
制法:将鸡内金焙干研末,菠菜洗净,焯后切碎,山药洗净切片。三物共入锅中,加水炖汤,调味即成。
功效:菠菜生津止渴之力,山药固肾止渴之效,鸡内金固肾缩尿,用于肝肾阴虚型糖尿病。
用法:每日分2次食完。连用10~15日为一疗程。
1.2百合葛根粥
配方:百合10g,葛根10g,大米150g,清水500g。
制法:先把百合洗净,撕成瓣状;葛根切片;大米淘洗干净,去泥沙。把葛根放人锅内,加水500毫升,煎煮30分钟,捞走葛根,放人大米、百合,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30分钟即成。
功效:有补肺清热,止渴作用。适合肺胃阴虚的糖尿病患者。
用法:每日1次,每次食粥50g,分3次吃完。
2血瘀体质的饮食
中医学自古就非常重视血瘀在糖尿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早在《内经》、《金匮要略》、《血证论》等古典医籍中对瘀血致消渴就有所记载。如《灵枢·五变》日:“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指出气滞血瘀化热,伤津耗阴可致消渴。燥热内灼,煎熬营血,血液粘稠,运行缓慢,久而成淤;淤血一成,阻滞气机,津液失布,加重糖尿病的症状。故血瘀体质易致消渴,且血瘀的发展是糖尿病诸多并发症的关键。此类患者平素皮肤灰暗没有光泽,肤质粗糙,干燥,甚者如鱼鳞,面色晦暗,眼眶暗黑,口唇色紫或嘴唇颜色深,尤以唇缘为明显,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易出血,舌下静脉曲张,或有头、胸、胁、少腹或四肢等处刺痛,妇女可有月经不调及经行腹痛等,血液流变学检查可见血液粘稠度增高。
调理要点是活血化瘀,畅通血行。血瘀体质之人饮食上应低盐低脂,因为盐有凝涩助水之弊,脂类有增加血黏度之虞,要多饮水多活动,促进血液流通。宜食用桃仁、油菜、慈姑、黑大豆等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黑木耳能清除血管壁上的淤积;适量的红葡萄酒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山楂或米醋,能降低血脂、血黏度。不宜多吃肥肉、奶油、鳗鱼、蟹黄、蛋黄、鱼籽、巧克力、油炸食品、甜食,防止血脂增高,阻塞血管,影响气血运行,不宜吃冷饮,避免影响气血运行。也可配合服用如下食疗方。
2.1山楂枸杞焖兔肉
配方:山楂、山药各30g,枸杞15g,兔肉500g,红枣4个。
制法:红枣去核,兔肉切块,去油腻,用开水去血水。五味及姜片、料酒共入沙锅,加清水煮沸后,撇区浮沫,改小火2—3小时至肉烂,加盐、味精调味料,放温服用。
功效:枸杞清肝明目,山药健脾益肾,山楂活血化淤,红枣健脾益血,兔肉补中益气,其蛋白质含量丰富而脂肪、胆固醇含量较低。合为滋补肝肾、补气养血、活血化淤,用于阴虚血瘀体质的糖尿病患者。
用法:每周2剂,每日1次,佐餐酌量食用。
2.2海带汤
配方:海带9g,草决明15g,生藕20g。
制法:草决明水煎去渣饮汁,加海带及藕炖熟,加调味品,吃海带及藕,并饮汤。
功效:活血散瘀。含丰富蛋白质、碘、天门冬素、维生素、过氧化酶和多种多酚化合物。
用法:每日1次。血瘀体质的糖尿病患者可常吃。
3痰湿体质的饮食
中医学认为,痰湿既是某种病理状态下的产物,同时又是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糖尿病发生的诸多因素,如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等可直接或间接地形成痰湿之邪,同时痰湿又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发病基础,为糖尿病众多合并症的主要原因。《素问·奇病论》日:“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肥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此即说明痰湿体质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遗传,其次源于贪食或懒于运动,脂肪大量堆积而成。由于肥胖人多湿,湿滞生痰,痰蕴生热,耗伤阴液,形成阴虚燥热而发为消渴。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或四肢浮肿,面部皮肤油脂较多,面色淡黄而暗,且少光泽,眼泡微浮,口中粘腻,口唇色淡,很少感觉口渴,且不想喝水,容易出汗,且汗出而粘,头重如裹,身重不爽,容易疲倦,喜食肥甘甜粘,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甜,性格多为温和。
食疗上首重戒除肥甘厚味,戒酒,且最忌暴饮暴食和进食速度过快。应常吃味淡性温平的食品,多吃些蔬菜。宜食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白果、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山药、冬瓜等。不宜肥甘油腻、酸涩食品、寒凉酸味水果如:石榴、柚子、李子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