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王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研究评述

  • 来源:环球中医药 作者: 时间:2009-12-18 14:17:00
  • 核心提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13.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常表现为手足感觉异常,如冷凉、麻木、疼痛、蚁行感、灼热、及腹泻、泌汗异常等症状。现结合近10年相关的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13.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常表现为手足感觉异常,如冷凉、麻木、疼痛、蚁行感、灼热、及腹泻、泌汗异常等症状。现结合近10年相关的中医文献评述如下。

      1  中医病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西医病名,虽然中医古代文献中没有相应的病名,但古代医家对该病已有一定认识,对其病因病机、与消渴的关系以及临床表现已有记载。金代李杲《兰室秘藏》记载消渴病人有时“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疼,四肢痿弱,前阴如冰”。元代《丹溪心法》载:“消渴,肾虚受之,腿膝枯细,骨节烦疼。”明代《普济方》:“肾消口干,眼涩阴痿,手足烦疼”等描述,皆与DPN症状极为相似。《王旭高医案》载一消渴病人“十余年来,常服滋阴降火……近加手足麻木,血不能灌溉四末,暗藏类中之机。”“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秘传证治要诀》有云:“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所见,或手足偏废如风疾,非风也。盖风者,内风是也。”可见,DPN主要以“痛、麻木、冷(凉)”为临床特点,可归人中医的“麻木”、“不仁”、“痹证”、“血痹”、“脉痹”“筋痹”、“痛症”、“痿证”等病症范畴。现代医家也有不同认识,诸如血痹”、“消渴脉痹”“消渴病痹痿病”。

      2病因病机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病机可以归纳为: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寒湿痹阻,痰瘀阻络,瘀血阻络。气阴两虚是病机关键,贯穿DPN始终,瘀血阻络是导致DPN的重要因素,燥热、湿热、寒湿、痰浊等病理演变可见于不同阶段。病机基本沿着阴虚内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规律动态演变。病变涉及肝、脾、肾三脏,尤以肾为要。

      DPN中医病机主要有气阴两虚挟瘀、阴虚血瘀、阳虚血瘀、瘀血阻络,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证。多因消渴日久,耗伤正气,阴阳、气血、脏腑受损,不荣则痛或痿;另久病人络,痰瘀痹阻,不通则痛。阴阳、气血、脏腑受损是谓本虚;瘀痰阻络、脉络失养是谓标实。气阴两虚贯穿始终,瘀血阻络是病理基础,尚可兼挟燥热、湿热、寒湿、痰浊等病理因素。本病宜分为三个阶段论治:初期,阴虚燥热、瘀血阻络;中期,燥热伤阴耗气,出现气阴两伤;后期,病情反复迁延,阴阳两虚,神经损害严重。厘清病因病机病位,能更明确反映中医证型演变规律,有益于临床治疗。

      3中医药辨证论治

      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深入发展,DPN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思维也有新的跨越。常参考西医随病情进展可分为检查异常、感觉神经受累、运动神经受累的不同阶段,按照早、中、晚3阶段不同阶段分期分型论治。

      早期,气阴两伤,脉络瘀阻。主症见手足麻木、疼痛,范围较局限,尚未影响其生活和工作能力。肌电图正常或轻度异常。

      中期,阴损及阳,痰瘀互阻。四肢麻木、疼痛加重,有手套、袜套样感觉,肌肉无萎缩,工作能力受影响。肌电图异常。

      晚期,气血逆乱,气血阴阳俱伤,痰湿瘀郁互结。四肢麻木、疼痛,甚则夜不能寐,肌肉萎缩,甚至肢体废用,丧失工作能力。肌电图异常。

      临床上宜病证结合,据标本虚实、轻重缓急,辨证论治。此种分期辨证分型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不仅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而且可以明确病情的轻重程度,有利于辨证施治,还易于把握病症的发生发展规律,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一些代表性的治疗方法如下。

      3.1益气养阴活血法

      研究表明,益气活血治疗DPN有较好的疗效。有学者用补气活血复方治疗DPN 34例,总有效率88%。周静等在基础治疗加服益气活血通脉汤(黄芪、丹参、当归等)治疗本病35例,60天后,总有效率80%。另有学者运用益气活血汤及虫类药(黄芪,太子参、当归等)治疗本病在临床综合疗效,血流变学指标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有将59例DPN患者随机分组,在基础治疗后,治疗组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复方(黄芪,西洋参,山药等),每日3次,30天后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益气养阴活血法(黄芪,知母、花粉等)治疗本病,每日3次,3个月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在神经传导速度、足背静脉的血流灌注量、右食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均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丁立峰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黄芪,苍术、红花等)治疗DPN43例,总有效率90.7%。

      3.2温阳祛湿活血法

      临床也常根据不同病程阶段,应用温阳活血通络法。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藤汤加减治疗本病,结果证明该方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益气活血温阳法(人参,黄芪,桃仁等)治疗8周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

      以温阳祛湿通络法(阳和汤与稀桐丸合方加减)治疗DPN 47例,可显著改善DPN患者症状及神经传导。应用通络糖泰方治疗DPN64例,可显著改善症状、提高拇趾振动觉与右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RSCV),降低全血组织胺、红细胞山梨醇、5-羟色胺。

      3.3活血化瘀法

      糖神安汤剂(葛根、牛膝、乌梢蛇等)治疗本病32例,每日3次,30天后,总有效率为90.63%。活血化瘀祛风通络复方(桃仁、红花、当归等)治疗本病30例治疗组显效率为90%。

      4单昧中药治疗

      实验证明,刺五加有扩张血管、疏通微循环、增强免疫功能、消除自由基等作用,可促进神经病变的尽快修复。丹参能抗氧自由基、阻止钙离子向细胞内流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改善血管和营养神经。当归及有效成分轲魏酸钠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纤维蛋白血浓度、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改善微循环。黄芪、熟地、桃仁、桂枝有抑制醛糖还原酶的作用,从而抑制山梨醇的产生和蓄积、维持正常的肌醇浓度、改善神经传导功能。葛根、细辛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AGES含量,从而对DPN有一定防治作用。人参、半夏含有亚油酸,能对抗氧自由基损伤,改善代谢障碍。桑叶可抑制血糖的升高,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近年来,中药提取物被广泛用于治疗DPN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主要包括刺五加注射液、当归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注射用葛根素、鸡矢藤注射液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