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郭路通:脾胃学说在十二指肠溃疡治疗中的运用

  •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 时间:2009-12-02 16:03:00
  • 核心提示:  十二指肠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由于本病非一时所成,“久病成虚”。笔者认为,无虚不溃,故在治疗上多采用补虚之法。李东垣治病重视脾胃,并强调脾气升发的一面,因此,他在治疗上的特点,突出地表

      十二指肠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由于本病非一时所成,“久病成虚”。笔者认为,无虚不溃,故在治疗上多采用补虚之法。李东垣治病重视脾胃,并强调脾气升发的一面,因此,他在治疗上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为对脾胃升阳益气药物的运用和处方。笔者在确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例中,结合李氏脾胃论的重要思想,谈一谈在治疗中的一些体会。

      病因病机

      1.饮食因素:五谷人口,藏于肠胃。食入过量,胃纳超常。脾胃较强仍能运行,若反复如此,使脾胃的腐熟功能负担加重,久则损之,使脾胃运化无力。故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说。饮食失常:食而不食,致胃饥不得受水谷;不食而食,则胃不饥又复受纳,使胃失其常道,脾的运化失其常理,也是病因之一。饮食的温寒失调,也能致伤脾胃。寒则气收,温则气行。饮食其性过寒则伤胃阳,过温则亦伤胃阳,所以有“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之说。若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人以水谷为本,若过食肥甘、厚腻之食,不以水谷为餐,五谷太过,则伤胃。胃伤则“胃为气逆,胃哕”,脾伤则“脾吞”。总之,饮食过量、失适、温寒不调、五味偏嗜,均能损伤脾胃。

      2.七情所伤:长期情绪紧张,思虑重重,餐后用脑,均可使肝气不得疏泄,气机不畅而气郁、气滞,气郁犯胃,致胃气不降,不健运而影响受纳运化功能。性格内向之人,心绪常不畅,稍有外因刺激,也能使肝气疏泄逆乱,从而影响脾胃,致运化失职。总之,七情所伤,导致肝气疏泄不及而郁结,使木失条达而阻碍脾的运化,使脾不健运,积滞成患,影响胃气的正常下降,食滞于胃,气滞于胃络,则胃络伤,胃络气滞,久而成瘀,瘀滞血脉,血不环运,久而肌破,或出血,致成溃疡之患。

      辨证分型

      1.脾胃虚寒: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断,进食得温痛止,饥寒痛甚,伴有气短,言微易乏,四肢无力,久病体瘦,大便溏泻,舌淡或胖,脉虚缓。

      分析:上腹者,乃胃脘之所在。脾气虚弱,气行缓慢,则隐隐作痛,绵绵不断。温能散寒行气,气得温则寒散气行而痛止。虚治以实,故进食缓解。由于脾气虚弱,言语不得中气之助,故言语无力,气短。气虚运化无力,故便溏。脾主四肢,脾虚则四肢无力。脾主肌肉,久病必虚,脾虚则体瘦或胖。舌淡或胖有齿痕,乃为脾虚之象,气不足以运血充体,故脉虚缓。治疗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损之的原则,用健脾益气、温中散寒之法。方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

      2.肝郁脾虚:情绪紧张,时叹息,易怒,上腹不适,或略有疼痛,矢气则舒,易疲乏,言语无力,便溏,或便先硬而后软,或有便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而虚。

      分析:肝主情志,情绪波动,肝失疏泄,则为气郁;气郁则叹息,易怒。气机不行,及胃则食不易下,及脾则胃脘胀、纳呆。气不行则腹不适。由于气郁而气滞,滞久成瘀,瘀则气血不行,在胃则上腹疼痛,血瘀肠道则便血,久病必虚,脾虚不摄血则反复出血。弦为肝脉,肝失疏泄则脉自弦。本证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解除精神因素(即肝郁),再治其脾虚。方用逍遥散加减,后拟健脾益气,消瘀生新,以促进溃疡愈合,方用黄芪白及丸。本方以白及消瘀为主药;黄芪补中益气,助白及以生肌愈溃。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36岁,1998年4月17日来诊。主诉:胃脘疼痛2年,每天饥饿时隐隐作痛,绵绵不已,得温得食则疼痛消失,伴体乏无力,便溏,时有黑便。经钡透确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服甲氰咪胍、安络血等,大便色已正常,但症状如前,舌淡边有齿痕,脉虚缓。辨证为胃脘瘀滞(脾胃虚寒)。治宜健脾益气,温中散寒。方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处方:炙黄芪259,白芍、白术、制附子、木香各10g,炙甘草、干姜5g,大枣7枚。

      复诊:服上药3剂,症状明显减轻,嘱其按原方继服10剂,诸症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例2.患者,男,3g岁,2000年g 月12日初诊。主诉:每于精神紧张时则胃脘部不适,胃纳减少,时或腹胀,易怒。近半月来胃脘部疼痛加剧,反复黑梗,实验室检查:大便潜血(HH)。钡透确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大面积),伴面色苍白,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虚。辨证为胃脘痛(肝郁脾虚)。治宜疏肝健脾。予逍遥散3剂。复诊:疲乏无力,舌脉同前,觉疼痛减轻,改服黄芪白及丸,其后随访,无自觉症状,钡透见溃疡面愈合。

      讨论

      本病非一时所成,久病必虚。就肝郁脾虚证候来讲,表面看肝郁是实证,精神因素的刺激解除,虚证便出现,所以肝郁脾虚者,肝郁是标,脾虚是本,故在治疗时,根据临床情况而定,在没有便血情况下,先治肝郁,再治脾虚,或肝郁脾虚同治。脾胃虚寒者,根据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温寒的调理原则,给以系统的治疗,一般治愈后复发少。肝郁脾虚者,常因精神因素、工作环境所致,易诱发情绪激动,治愈后复发可能性较大。故在平时生活工作中,需陶冶性情,保持愉快的心情,必要时常服逍遥散,以防复发。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