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谷井文:降糖I号治疗糖尿病浅探

  • 来源:中医药导报 作者: 时间:2009-11-27 14:43:00
  • 核心提示:  我院从2002年5月至2006年12月,采用自拟中药降糖l号治疗糖尿病60例,效果满意。笔者通过学习前人经验及对本病的临床观察,对降糖I号治疗糖尿病机理,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同道。  1消渴之名。源于《内经》  中医称糖尿病

      我院从2002年5月至2006年12月,采用自拟中药降糖l号治疗糖尿病60例,效果满意。笔者通过学习前人经验及对本病的临床观察,对降糖I号治疗糖尿病机理,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同道。

      1消渴之名。源于《内经》

      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历代医学文献对本病论述颇详。《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提出“三消”症的治疗方法:上消病在肺,中消病在胃,下消病在肾。病因病理主要是素体阴虚,复因饮食失节,情态失调,劳欲过度。治疗按“三消”论治,上消为肺热化燥,治以清肺生津;中消为胃热,治以清泄胃热;下消为肾阴不足,治以滋养肾阴为主。

      2消渴之本,责之阴虚

      消渴虽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但精的虚亏是消褐的发病基础。中医理论认为,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精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精,泛指任何比较精微、精致和作用比较突出的物质,如机体的气、血、精液以及从饮食中吸收的“水谷精微”等,均属于“精”的范围,精属阴。故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后天劳逸失度,饮食不节,精失充养,是糖尿病发病的根本原因。肾主藏精,功能失常,肾失闭藏,精气流失,导致肾中精气不足而亏虚,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体内气、血、津液即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而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等“三多一少”症状,故阴精亏虚,特别是肾精亏虚,是消渴发病之根本。

      3消渴之标。责之燥热

      消渴之病,初起均有不同程度的阴虚燥热表现。

      临床主要表现为阴精亏损、燥热偏盛,阴虚为主,燥热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肺、胃(脾)、肾,以津液输布代谢失常为主要病理基础。津液代谢失常,精微下泄,津亏液耗,各脏腑组织器官中津液输布不足,导致阴虚燥热而发为消渴。或由于饮食失节,蕴热伤津;情志失调,郁久化火;外感六淫,化热伤阴;劳逸失度,房劳伤肾等因素,耗伤肺、胃(脾)、肾之阴,导致阴虚燥热而发为消渴,热灼肺金、肺无以输布而口渴引饮;肺失治节,水液直趋膀胱而饮一溲一;胃火炽盛则多食善饥;燥热内结,故大便秘结;精微物质下泄,不能为机体所用,故形体消瘦。

      4养阴润燥。治疗法则

      消渴之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遵循中医学“审证求因”、“治病求本”的原则,对消渴进行辨证论治,确定养阴润燥为治疗法则。白拟中药降糖l号由石膏、黄芩、黄连、知母、生地、沙参、麦冬、天花粉、石斛、五味子、甘草等组成。方中石膏辛甘大寒清肺胃之火,黄芩清肺热,黄连清胃火,知母揪、麦冬、沙参、花粉清热养阴、生津止渴,石斛、五味子酸甘化阴,加强生津止渴之功效。全方合用,共奏清泄肺胃,养阴生津润燥之功效。阴精复、燥热清,病安从来?此法为治疗糖尿病初、中期阴虚燥热之法则。对糖尿病中、后期或其它证型者,临证时还当视其虚实,灵活化裁,遣方用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