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马春涛:从《杂病源流犀烛》看骨性关节炎的预防与治疗

  • 来源:亚太传统医药 作者: 时间:2009-11-05 15:28:00
  • 核心提示: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多出现在负重较多的膝、髋关节,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一般认为与创伤、衰老、炎症、代谢和免疫等因素有关。传统的理疗和非甾体药物疗法的疗效并不满意,而手术费用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多出现在负重较多的膝、髋关节,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一般认为与创伤、衰老、炎症、代谢和免疫等因素有关。传统的理疗和非甾体药物疗法的疗效并不满意,而手术费用昂贵且远期效果又不确定,所以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仍是一大难点。本病的早期预防是一项必须重视的工作,对减少患者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及减轻社会负担,都有重要意义。

      骨性关节炎在中医中属“骨痹”范畴,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所涉及,古今众多医家均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现代骨性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沈氏尊生书》为清代医家沈金鳌所撰写的医学丛书,于医理、诊法、内、儿、妇各科临床证治均有论述,《杂病源流犀烛》为《沈氏尊生书》的主要组成部分,计S0卷,以介绍杂病为主,其中对此病多有论述,本文试以其中几处作讨论,为骨性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1抵御外邪,注意时令

      本书对骨痹的认识大多继承自《内经》,在卷十---((诸痹源流》中开篇提出:诸痹,风寒湿三气,犯其经络之阴而成病也,而后指出与时令的关系:“然痹之为病,每各与时遇。冬气在骨,遇三气故成骨痹……”,由此可见,骨痹的罹患,与在冬季感受风寒湿三气有重要的关系,冬季肾气旺,外邪侵入先伤肾入骨,所以平时特别是在冬季应注意关节的保护。同时,还需重视人体正气以驱邪外出,在治痹方中,载五痹方(人参、茯苓、当归、白芍、川芎、白术、细辛、甘草、五味子),此方在补气血基础上祛风散寒除湿,治疗风寒湿邪、客留机体之痹证。

      2筋骨并重。肝肾同治

      虽然目前广泛认为骨性关节炎为中医之“骨痹”,但在《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中沈氏提到:“筋也者,所以束节络骨,绊肉绷皮,为一身之关纽,利全体之运动者也”。结合骨性关节炎表现出的肿胀、僵硬、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体征,可认为骨性关节炎也包括中医“筋”的病变,即包含关节周围韧带滑膜等组织在内的整体病变。现代有学者研究认为,膝关节的退变及由此引起的骨赘是膝关节筋功能失代偿的结果,骨痹是骨性关节炎的最终表现形式,而筋痹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所以治疗不应仅局限于骨。筋者,肝之合,治病求本,筋之病应从肝论治。加之骨病从。肾,且肝肾同源,二者联系紧密,骨性关节炎的防治应筋骨并重、肝肾同治。沈氏在本章后所载治筋方中以养肝丸(川芎、当归、熟地、防风、羌活)养血舒筋活络,治疗筋伤。

      3内外结合,调养气血   

      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一般认为有因虚致实与因实致虚,可分为原发性骨关节炎和继发性骨关节炎。继发性骨性关节炎多由外伤发展而成,在卷三十《跌扑闪挫源流》中,沈氏论述提出了外伤治疗的观点,对于我们预防外伤所致的继发性骨关节病有重要意义。

      《跌扑闪挫源流》开篇提出:“跌扑闪挫,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病也”,沈氏认为,由于突受外伤,气为之震,极易凝聚一处,气为血之帅,气凝则血凝,不仅伤处作肿作痛,而且诸变百出。说明外伤不止为单纯患处的损伤,是一个全身气血运行失调的病变过程,且极易发展为它病。可见,外伤致气血失调,运行不畅,易产生瘀阻,卫气不足,则致外邪极易侵入患处,加速患处的病变。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