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医改方案即将揭开面纱之际,审视中医药的现状.不能不感到喜忧参半。喜的是,国家一直主张中西医并重,对中医药也出台了许多优抚政策,给中医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忧的是,诸多困境束缚了中医药的发展,甚至侵蚀了中医药生存的根基。今特就中医药发展的困境列举一二,并具以相应对策。短识陋见,三言两语,意在抛砖引玉。困境一:发展思路。在中医药科学化、现代化的旗帜引导下.从“方药”人手的中西医结合取得了累累“硕果”,至于得出“方药”的“理法”却乏人问津。得鱼忘筌之下,许多中西医结合变成了中西医翻译——以西医听得懂的语言阐述中药的作用机理。美丽的光环成了废医存药的金箍。
对策:立足于中医药自身,从提高临床疗效出发,加强“理法”方面的中西医结合、中医与现代科学成果的结合,包括运用现代诊疗器械与手段等,拓展中医诊断思路与辨证方法。切记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中医药理法存在的基础也就是能够指导医疗实践,取得临床疗效。
困境二:文化根基。现今课堂里学的是量化、分析、验证,课堂外接触的是洋快餐、流行音乐、商业大片……中医药发展的文化根基已几近丧失。美国不会变出张仲景,“秀才学医,笼中捉鸡”的谚语也不是针对不知经史子集的现代学生而言的。对策:尊重中医药自身特点,加强中医药与传统文化教育之间的对接,培植中医药生存的深厚土壤。同时融会新知,广收博采,既不妄自菲薄,也决不因循守旧,以辨治水平的提高为中医药发展争取话语权。
困境三:政策导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医药的生存脱离不了经济杠杆的调节。当医疗被推向市场,整个卫生系统需要靠一定经济收入来维持自身的运营时,市场自然地挥舞起了赚取最大利润的指挥棒。简便验廉的中医药因其“廉”而顺理成章地受到了有意无意的排斥。于是乎,“以药养医”、“以西养中”成了普遍现象。部分从业者的热情难以长期支撑整个中医药行业的生存。
对策:现行政策环境下,中医药虽然不能为从业者及整个行业带来经济效益,但对国家和患者来说,确属物美价廉。需要进行政策调整,使卫生行业的利益与国家、与患者的利益相一致,这也是新医改方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改革开放施行30年、建国60年之际,从富国到富民,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和谐发展”,相信随着社会发展战略的转变,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性机遇也必将随之到来。
“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但诸君若自恃“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信条而不愿叫喊于无人的旷野,则吾恐反受明哲保身之讥。乞愿列位同行群起建言,为中医药的发展各尽其力。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