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余顺福:论朝医学四象体质病理

  • 来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作者: 时间:2009-10-09 14:53:00
  • 核心提示:  体质是人体在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中形成的代谢、机能及结构上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所发生的疾病类型的倾向性。体质本身是生理学上的概念,是研究人个体在年龄的变化和生活条件及劳动

      体质是人体在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中形成的代谢、机能及结构上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所发生的疾病类型的倾向性。体质本身是生理学上的概念,是研究人个体在年龄的变化和生活条件及劳动等影响下所形成的体质结构的特征,以及形成原因、机制、意义等。形成体质的要素是先天禀赋和后天地理环境、气候特征、自然条件、生活环境、社会条件等。人体体质的特殊性决定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及预后,了解疾病应先了解机体的体质特征。朝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四象医学具有独特的体质理论体系,研究朝医学四象体质病理对朝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太阳人体质的病理特点

      太阳人因为呼出气液之门户上焦肺部发达,所以呼散之气旺盛,相反吸入气液之中下焦肝部孤弱,所以吸聚之气不足。而且太阳人哀性、怒情易激发,哀怒之阳气合并于上而伤中下焦和下焦。这是太阳人的发病要因。

      1.1太阳人外感腰脊病:太阳人外感腰脊病是以腰脊表气的完否来判断病与不病。若腰脊表气充实则正邪相争而发生热恶寒、身体疼痛。若腰脊表气不健则中下焦之气并于上,故上焦虽健全但下肢患解亦证不能行走。太阳人的解亦证因不受寒热的影响所以表现为寒不寒、热不热,中下焦虽伤但上焦健全所以表现出弱不弱、强不强的特征。

      1.2太阳人内触小肠病:腰脊病进一步发展则呼散中心之胃脘之气太过,吸聚之小肠之气痿弱而发生噎膈反胃证。这是因为小肠在中下焦不能吸入气液中的阴凉之气,相反胃脘在上焦过度呼散气液中的阳温之气而导致耗散血液的缘故。噎膈反胃证是上下焦俱病,是里证,是重病。寒热虚实不明显是本证的特征。

      2少阳人体质的病理特点

      少阳人因为纳入、停蓄水谷之上焦脾部发达,所以热气盛,相反放出水谷之下焦肾部孤弱,所以寒气不足。少阳人怒性、哀情易激发,气并于头部和胸膈,易伤中下焦和下焦。即肝阴、肾水不足与心、肝、胆、小肠、脾胃热火盛是少阳人的发病原因。   

      2.1少阳人脾受寒表寒病:少阳人脾受寒表寒病是虚弱的下焦肾局阴气为热邪所陷不能上济,中上焦脾局阴气为热邪壅滞不能下降连接于肾局,而凝结在脊梁骨间被热邪围困而滞留所致的病证。若肾水未伤仅见胸膈樊火那是少阳病表证,进一步发展成为结胸证。中上焦盛阳虽微弱,但外迫阴气则发展为阴盛格阳之亡阴证,最终成为上下阴阳离绝的危证。

      2.2少阳人胃受热里热病:少阳人胃受热里热病包括胸膈热证和阴虚午热证。与表寒病不同的是不仅有小便赤黄而且有大便不通的表现。即阳明胃实热而致大便燥结不通,进一步发展消耗下焦阴气而致大肠局的清阳下耗而变为危证。但少阳人里热病的大便不通终因肾精不足为素因,阴液不足加重产生虚热而发展为阴虚午热证。

      3太阴人体质的病理特点

      太阴人因为吸入气液之中下焦肝部发达,所以吸聚之气旺盛,相反肺部孤弱,所以呼散之气不足。吸聚过则湿热内蓄,胃脘湿气不能布散所以表部发生燥寒,里部湿热日久化为燥热。表部肺燥寒和里之肝燥热是太阴人的发病要因。

      3.1太阴人胃脘受寒表寒病:太阴人胃脘受寒表寒病是胃脘温气的呼散之力不足而生燥寒,出现无汗或汗出也不达颧上的病证。太阴人的背颧表病轻证、长感病、寒厥等都是不得汗产生的,这是太阴人形虽盛但里气不相配,阳气不能外达滋养的原因。若汗始自耳后高骨、面部发际通于胸臆问,说明里气外达,是病解的表现。

      3.2太阴人肝受热里热病:太阴人肝受热里热病是因肝吸聚太过而致实热结滞于阳明胃府,不能化燥布散,表部也发生燥证的病症。因此太阴人的三阳病、里热瘟病、手指焦黑癍疮病,大便秘结等都是因内外部的燥热引起的病态,这里有侈乐无厌、欲火外驰的贪欲之心的原因,故理应荡涤欲火、安静养心、病可治愈。

      4少阴人体质的病理特点

      少阴人是因为放出水谷之下焦肾部发达,所以肾局阴降之气盛,相反中上焦脾部孤弱,所以阳上之气不足。所以少阴人阳气被阴气所掩抑,则气并于下而伤中上焦。肾、大肠的阴气有余,脾肾阳气不足是少阴人发病要因。   

      4.1  少阴人肾受热表热病:少阴人肾受热表热病是肾阳不足,肾失开阖功能,阳气被有余的阴气掩抑不能上升而引起的证候。分有汗和元汗,有汗的也叫亡阳初证。这是因下焦肾局之阳气的上升之力不足,不能到达卫分的缘故。依据阳气的上升之力分亡阳初证、中证、末证。肾虚困热引起的如狂证,大肠受寒引起的小腹硬满、外热包里冷、郁狂证等都是下焦阳虚有寒的证候。

      4.2少阴人胃受寒里寒病:少阴人胃受寒里寒病是中上焦脾胃的阳气不足,不能与阴气和谐,冷气下降而致下利的证候。太阴证是胃肠腑寒而致的大肠泄泻,少阴证是脾脏寒而致的胃泄泻。里寒加重则直中阴经而发生寒厥、霍乱关格病、伤寒阴毒证等。进而虚热内动、内心不平而发生阴盛格阳之烦躁证。少阴人的病理关键在于阳气的强弱与冷气聚散的轻重。   

      总之,朝医四象体质病理就是强调不同体质(象)出现不同的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即四象人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其所患伤寒病各有局限性。朝医四象体质病理特点决定了朝医学“辨象论治”按象用药“同病异象异治”“异病同象同治”独特诊疗原则的形成。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