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尹红红:近十余年中国针灸推拿临床治疗文献分析

  • 来源:世界中医药 作者: 时间:2009-10-08 15:53:00
  • 核心提示:  近10余年来,针灸推拿(简称“针推”)临床科学研究发展较为迅速,使用针灸推拿方法治疗临床疾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就近12年(1994年一2006年)国内生物医学期刊公开发表的中医药针灸推拿临床研究文献

      近10余年来,针灸推拿(简称“针推”)临床科学研究发展较为迅速,使用针灸推拿方法治疗临床疾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就近12年(1994年一2006年)国内生物医学期刊公开发表的中医药针灸推拿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12年来针推治疗的疾病、治则、治法、经络、穴位等做一初步探讨,整体上获得了针推诊疗的全貌,为进一步的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1方法

      1.1资料本研究的资料来自《中医临床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近千种生物医学期刊,以病例数在10例以及10例以上的临床研究为数据库采集对象,涵盖了中医、中药、针灸、按摩、保健、中西医结合等领域,从1984~2000年已收录约37万条。该数据库每季度更新1次,每年约增加文献2万篇。

      1.2方法使用“针推疗法表不为空”,检索1994—2006年12年间有关针灸推拿研究的临床文献。

      1.3使用工具  整个实验是使用Access和Excel完成的。

      2结果

      2.1  收录文献量  1994—2006年针推临床文献量42180篇,从1994年开始,针推临床文献快速增加,至2000年增速趋于平稳,提示针推临床研究由快速增长期进入到了平稳发展期,年发表文献量在3500篇一4000篇。

      2.2针推临床文献所涉及的疾病、证侯、症状、治则、治疗方法、经络及穴位针推临床文献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疾病、证侯、症状、治则、治疗方法、经络及穴位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论文就以上内容做出详细分析。频次最高的前30位列于下,其中()内的为出现的频次。

      疾病:椎间盘移位(2752)、颈椎病(2451)、面神经麻痹(2006)、肩凝症(1491)、失眠症(1102)、哮喘(841)、呃逆(750)、中风(702)、痛经(674)、尿潴留(657)、腰扭伤(543)、肥胖症(540)、眩晕(510)、婴儿腹泻(506)、带状疱疹(505)、偏头痛(500)、头痛(495)、坐骨神经痛(486)、膝骨关节炎(481)、偏瘫(479)、脑梗死(412)、遗尿(398)、寻常性痤疮(376)、腹泻(364)、腰痛(356)、中风后遗症(352)、常年性变应性鼻炎(347)、便秘(335)、疼痛(325)、网球肘(310)。

      证侯:气滞血瘀证(623)、肝肾阴虚证(301)、肝阳上亢证(294)、湿热证(273)、气血亏虚证(268)、心脾两虚证(264)、肾虚证(246)、肝郁气滞证(223)、脾肾阳虚证(218)、血瘀证(199)、脾虚证(190)、气虚血瘀证(188)、风寒证(186)、寒湿证(176)、脾胃虚弱证(163)、阴虚火旺证(150)、气血两虚证(150)、气虚证(144)、虚证(142)、实证(130)、肝肾不足证(128)、气血不足证(111)、肝肾亏虚证(110)、寒湿凝滞证(100)、肝气郁结证(100)、肝肾亏损证(100)、风热证(99)、心‘肾不交证(98)、肾阳虚证(91)、阴虚阳亢证(87)。

      症状:肿胀(138)、疼痛(128)、语言障碍(85)、头晕(63)、头痛(52)、失眠(46)、压痛(43)、苔白(41)、心悸(40)、脉弦(40)、震颤(40)足跟痛(38)、恶心(37)、脉细(35)、肢体偏瘫(33)、发热(33)、舌红(30)、舌淡(30)、智力低下(29)、肢体麻木(29)、肢体瘫痪(27)、胸闷(27)、苔薄白(27)、苔薄(26)、肿块(25)、月经失调(25)、呕吐(25)、乏力(25)、运动障碍(24)、烦躁(24)。

      治则:活血(8456)、止痛(5960)、通络(4856)、疏通经络(3560)、化瘀(2860)、行气(2510)、健脾(2344)、活络(2003)、散寒(1850)、清热(1832)、祛风(1744)、舒筋(1721)、通经(1690)、调和气血(1685)、益气(1540)、理气(1423)、安神(1310)、消肿(1121)、温经(1046)、开窍(1011)、化痰(1001)、补肾(1000)、和胃(989)、疏肝(980)、祛瘀(978)、解痉(964)、祛邪(860)、疏经(831)、扶正(760)、醒脑(684)。

      治疗方法:毫针(11560)、体针(7123)、电针(5210)、水针(4510)、灸法(3750)、耳穴贴压(2134)、拔罐(2003)、穴位贴敷(2000)、推拿(1710)、头针(1690)、刺血(1003)、温针(989)、小针刀(789)、耳针(776)、埋线(762)、梅花针(760)、穴位注射(758)、三棱针(754)、药灸法(589)、刺血拔罐(575)、火针(550)、穴位照射(538)、穴位导入(450)、按摩(445)、矩阵针刺法(421)、揉法(380)、针刺(356)、推拿法(322)、刮痧(286)、走罐(278)。

      经络:足太阳膀胱经(2840)、足阳明胃经(2211)、督脉(2165)、手阳明大肠经(1386)、足少阳胆经(1322)、足太阴脾经(830)、任脉(772)、手少阳三焦经(728)、足少阴肾经(541)、足厥阴肝经(500)、手太阳小肠经(495)、手太阴肺经(481)、手厥阴心包经(354)、手三阳经(310)、手少阴心经(251)、足三阳经(233)、足三阴经(212)、手三阴经(186)、三阳经(121)、三阴经(89)、冲脉(67)、阳维脉(65)、带脉(58)、阴维脉(56)、膀胱经(53)、阳明经(49)、阳跷脉(42)、留针(38)、足少阳经(35)、足阳明经(33)。

      穴位:足三里(16003)、合谷(10301)、三阴交(9962)、风池(8131)、肾俞(7220)、曲池(6630)、内关(5986)、太冲(5980)、阳陵泉(5892)、百会(5743)、阿是(5211)、关元(5002)、大椎(4288)、太阳(4086)、环跳(4002)、委中(4000)、中脘(3951)、神门(3810)、外关(3755)、脾俞(3681)、气海(3122)、太溪(3101)、颊车(3100)、夹脊(3007)、地仓(3005)、血海(2987)、肝俞(2856)、肩髑(2641)、肺俞(2510)、肩井(2501)。

      3讨论

      3.1针灸治疗的疾病、证侯和症状特点  1994—2006年针推临床文献所涉及的疾病达2093个。分析显示,在频次前30位的疾病中,“疼痛”性疾病有l3个,占前30位疾病的43.3%,可见针灸在治疗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上有一定的优势。椎间盘移位、颈椎病、面神经麻痹、肩凝症出现频次明显高出其他疾病,说明该4种疾病是针推临床研究中的热点,也说明针推对该4种疾病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针推临床文献提及的证候达l000余个,从频次最高的前30位证候分析,气滞血瘀证出现的频次远远高于其他证候的频次,说明该证候不仅被研究者重点关注,而且该证候在患者中广泛分布。对这30个证候的辨证方法进行分析,发现脏腑辨证最多,占47%;八纲辨证次之,占36%;病因辨证再次,占17%。

      此外,文献所涉及的症状达2000余个。从频次最高的前30位症状可以看出肿胀、疼痛出现的频次远远高出其他症状,这也证明了针灸在治疗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上有一定的优势。语言障碍、头晕、头痛的出现频次也较为突出。对这30个症状归类分析,神经系统症状最多,占40%,舌脉症状次之,占23%,疼痛肿胀症状再次,占l4%;胸腹症状再次,占l3%;全身症状再次,占7%;妇科症状最少,占3%。神经系统症状最多,说明神经系统症状是针灸推拿中最常见的症状。

      3.2针灸治疗涉及的经络和穴位的特点  从文献中治疗经络分析显示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5条经脉使用频次最高,且皆为阳经,是临床使用最多的经脉,也提示这些经脉最易发生病变。从频次最高的前30位穴位中可以看出,足三里穴出现的频次远远高于其他穴位,说明该穴是临床最常用的配穴,此外合谷、三阴交、风池等穴出现频次也较高,提示这些穴位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

      3.3针灸治疗的治则和治法特点  从临床文献中涉及的2000多个治则中分析显示,活血、止痛、通络三者是最常用的治则,说明针灸治疗疾病“通”法最为常用。在治法中,前4位毫针、体针、电钻水针皆为针法,且电针、水针为非传统针法,说明针推临床研究中针法占很大比例,且传统针法和现代新针法并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