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顾植山:疫病防治应重视五运六气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顾植山 时间:2009-06-27 15:59:00
  • 核心提示:  □ 顾植山 安徽中医学院  中医学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当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个体不能适应自然变化时,就产生疾病。这是《黄帝内经》最基本的病因观。

      □ 顾植山 安徽中医学院

      中医学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当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个体不能适应自然变化时,就产生疾病。这是《黄帝内经》最基本的病因观。调整天人关系也就成了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基本思想。

      对于疫病的病因,《内经·素问遗篇》提出了“三虚”说:天虚、人虚、邪虚。天虚是自然变化节律的失常,人虚是人群抗病能力的不足,邪虚是直接致病原的侵犯。“三虚”致疫说,较为完整地指出了产生疫病的三大因素。

      “人气不足,天气如虚……邪鬼干人,致有夭亡,……一藏不足,又会天虚,感邪之至也。”“天虚而人虚也,神游失守其位,即有五尸鬼干人,令人暴亡也。”

      所谓“邪鬼”、“五尸鬼”,在《黄帝内经》中又称为“虚邪贼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致病微生物,而致病微生物侵犯人体,中医学认为需要具备另外二个条件:“天虚”和“人虚”。

      人和自然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物体。人与自然的运动变化,都是有一定节律的,《内经》总结了自然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创立了“五运六气”学说。《内经·素问遗篇》是讲五运六气的专篇,故文中讲的“天虚”,主要指五运六气的失常。

      近现代中医对疫病病因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从五运六气角度对疫病病因的研究者寥寥。很多人认为西医对流行性传染病的病因已较清楚,再从中医病因学的角度去研究似乎已无多大意义,故在目前的中医教科书中,重视直接致病原而淡化自然“六气”的倾向较为突出。有些教科书和温病学著作为了与西医传染病的病因学靠拢,直接把疫病病因称为“温热病毒”,认为“发生温病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四时的气候变化,而是某种特定的‘邪毒’。”“邪毒”在这里已是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代称,这是试图用西医的病因学来替代中医的疫病病因理论。

      明确病因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对疫病来说,不能正确把握“六气”病因,就难以在辨证论治中体现天人相应的中医本色。按照西医的病因观寻找直接对付致病原的方药,就会失去中医药的治疫特色。

      致病微生物会不断变异,新的致病微生物会不断产生。所以在疫病的防治问题上,不能仅仅盯住致病微生物,总被动地跟在致病微生物后面跑。事实启示我们:在疫病的病因问题上,只讲致病微生物是远远不够的,人体的抗病能力,致病微生物的传染力和生物学特性,都受制于自然大环境的变化条件。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把握好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才能在与致病微生物的斗争中变被动为主动。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