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中医学总汇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总汇 > 名家新论 > 正文
  • 叶攀:心病还须心药医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叶攀 时间:2009-06-18 18:20:00
  • 核心提示:□ 叶攀 张继红 宜昌市中医院  心性清灵  急用开窍 缓宜平和  元代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心痛》记载“苏合香丸”治疗卒暴心痛,为我们开启了开窍法治疗心痛的思路。取芳香开窍之品治疗胸痹

    □ 叶攀 张继红 宜昌市中医院

      心性清灵

      急用开窍  缓宜平和

      元代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心痛》记载“苏合香丸”治疗卒暴心痛,为我们开启了开窍法治疗心痛的思路。取芳香开窍之品治疗胸痹心痛是与心的生理特点分不开的。心性清灵,秽浊蒙闭心包,阻遏心窍,心窍不利,则心神不安。临床所见到的胸痹心痛患者,大多有胸痹心慌,精神不能自主,或神昏气厥等心窍不利等症状。苏合香丸方用苏合香、麝香、冰片等药为君。《本草纲目》谓苏合香“气香窜,能通诸窍脏腑”,麝香“通诸窍,开经络”,诸药合用,大有开窍醒神,宣利气机之功。

      值得注意的是秽浊之邪蒙闭心包,本应用辛温阳药以通之,然则心为火脏,不受辛热散气之品,故临床应选用冰片、朱砂等寒药以入心经。胸痹心痛是胸中之病,心肺居胸中,心性清灵,化瘀过猛则损心。肺为娇脏,逐瘀太强则伤络。两者均不耐久攻强攻,芳香开窍剂虽能图一时之通,但辛香走窜太强,故不能久用。胸痹轻时,用药须平和,祛痰不宜用峻剂,可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温胆汤之类。逐瘀不宜用猛剂,可选丹参、郁金、鸡血藤、琥珀之属。瘀阻于心,活血当配用养血药如当归等。瘀阻于肺时,当痰瘀气同治,治痰当用具有下气润肺作用的紫菀、款冬花、杏仁等消痰而免伤肺阴;消瘀当兼配通络作用之地龙等通肺络解痉,通肺气宜肃降而少宣泄,用苏子、沉香之属。

      心居阳位

      通阳为先  补阳益气

      胸痹心痛的发生,内因为阳气素虚,寒气聚于清阳之府,外因为寒邪外袭,胸阳不布,脉管挛急,寒则血凝而不利,且常夹浊阴痰瘀上逆,痰性黏腻,盘踞心胸,占据阳位,阻碍气机,黏滞阴血。治之首当宣通心阳,激浊扬清。通阳多选用薤白、桂枝、瓜蒌。《灵枢》有“心病者,宜食薤”之说,又谓“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辛入胃,其气走于上焦,受气而营诸阳者”。纵观仲景通阳诸方,也均以薤白为首选。桂枝入心经,亦是通阳要药,岳美中谓:“当心阳不振,浊阴弥漫,胸膺旷之区顿成迷雾之乡,投以桂枝,犹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瓜蒌,宽胸散结,《别录》载“主胸痹,悦泽人面”。上三味均是通阳常选要药。

      临床上冠心病以中老年多见,补法尤为重要,然则补益要以补阳补气为主,补阳宜选用附子,附子是补阳第一要药,能下补肾阳以益火,中温脾阳以健运,上助心阳以强心。补气宜选用黄芪,炙甘草。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揭示了气虚致瘀的病机,同时创立了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以补胸中大气,大气若旺,则气滞者行,血瘀者通,痰浊者化,此乃“大气一转,其结乃散”之谓。

      心主藏神

      调心宁神  注重行气

      心主藏神,人体的所有生理活动,都是在心的主宰下进行的。若心神不明,则易发生疾病。《素问·灵台秘典论》载“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不通”。心神调节失常临床常表现或悸或痛或失眠等症状。正如张璐谓:“今阴乘阳位,阻其阳气布息呼吸往来之道,若喘若呕若哕,心舍神者也。”故常选用入心经,宁心神之药,引经药常选远志、菖蒲,《药品化义》谓“远志,味辛重大雄,入心开窍,宣散之药”,《本草从新》谓菖蒲“辛苦而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二味均可化痰湿,宁心安神,是引经的要药。

      此外,心血不足时,常选酸枣仁、柏子仁等补养心血之品以养血安神。重镇安神则应选用性寒入心经的朱砂、磁石、琥珀、珍珠等。胸痹心痛之本虽为虚,然则气机不利亦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临床上可见冠心病患者,多有所欲不遂,精神紧张,家庭不和等精神因素,情志不调,气机不利,则肝郁抑脾,耗伤心气,营血渐耗,心失所养,神失所藏,而致心神不安。《灵枢·平人绝谷篇》载“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治疗冠心病时常选用入气分之药如降香、香附、檀香、砂仁、郁金、川楝子、玄胡、佛手以疏肝调气,调理脾胃升降之气机,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神安。

      心痹多瘀

      活用化瘀  通络为要

      胸痹心痛运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已广泛应用。然而,活血化瘀药,药力又有强弱峻缓之分,归经有走脏走腑之异,药性有寒热温凉之别。胸痹心痛,邪有因气因痰因浊因瘀之异,滞有在气在血在经在络之殊。张景岳谓:“五脏之滞,皆为心痛,刺治分经,理甚明悉”。因此,活用活血化瘀药尤为重要。根据药力峻缓,丹参、当归、山楂、丹皮、赤芍、泽兰较平和,桃仁、红花、蒲黄、五灵脂等药力稍强,如三棱、莪术、水蛭、虻虫、地鳖虫等药力峻猛。

      按活血化瘀药之专长,胸痹痛甚加乳香、没药、三七、血竭等;瘀阻于络可用全蝎、蜈蚣、穿山甲;兼气郁可用川楝子、玄胡;兼水道不利可用益母草、泽兰。

      胸痹心痛多病程较长,病初为气滞在经,缠绵日久,血络之中必有瘀凝。治当疏通络脉,然通利络脉非草木类活血化瘀药所能胜任,可遵叶天士治络脉经验,运用虫类药剔凝瘀,通络脉。通络药中,全蝎、蜈蚣长于祛风,僵蚕、地龙长于化痰,水蛭、虻虫、地鳖虫长于通络化瘀。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